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11年第20期
编号:12128917
“血荒”背后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人人健康》 2011年第20期
     2011年8月19日以来,媒体相继报道:今年入夏以来的连日降雨和“郭美美事件”让原本就处于淡季的北京采血“雪上加霜”。血库存量仅为4000单位,相当于理想标准库存的33%,献血人数下降10%。与此同时,各医院临床用血量却在以10%至15%的速度增加着。北京、上海、重庆、江苏等地不同程度出现“血荒“,重庆连续7天发布一级预警,北京发布二级预警。

    保证一定数量的血库库存,是民众正常就医的基本要求。严重的“血荒”,意味着公众健康甚至生命将有可能受到威胁。“血荒”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也引发了对于当前血液管理机制体制的系统反思。

    缺血成为常态

    2010年11月4日,56岁的张红霞躺在国内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病床上,最后一缕夕阳通过窗户照在她消瘦的脸上,她有严重心脏病,需要做搭桥手术,但手术一直实施不了,一拖再拖,因为医院缺血。张红霞动用各种人脉之后,依然无法得到足够量的血液进行手术。她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看到明天的朝阳。

    张红霞的境况并非个案。入秋以来,医疗用血普遍紧张,在上海、北京、重庆、江苏等地以不同程度出现,在一些地方,医院接到“限血令”, 因为血液紧张,病人手术无奈被迫推迟。用血短缺,最受伤害的是患者。一些医院做手术,要求患者自己带着血源过来。因为用血紧张,医疗机构或多或少存在择期手术现象,有的医院最长的择期手术延期20多天。用血紧张也成为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

    某三甲医院一位外科医生说:“手术逐年在增长,血的来源就这么多,献血永远跟不上用血的速度,用血紧张近两年是常态。”

    随着医学技术突飞猛进,很多过去无法完成的手术现在都可以做了,很多医院手术量陡增,一些原本不具备手术资格的医院也获得资质,大量增加的手术是近年来用血量迅速增加的原因。

    一位卫生部门负责人分析原因是说:“随着医改的深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