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1422
编号:13657896
张金哲院士——将一生都奉献给孩子们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5日 《人人健康》 201422
     一位在医学领域与时俱进的人

    1920年出生于天津市宁河县的张金哲,几乎在兵乱中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艰难地完成了小学到大学的学习。1950年张金哲首先在国内北大医院创建了小儿外科,成为中国小儿外科重要创始人之一。

    1949年是个新旧交替的年份,他选择留在了北京,觉得只有留下来才能实现自己的“良医”愿望。几十年来,张金哲曾为万余名儿童操刀手术,他亲自动手创造和改良了许多适合小儿疾病诊断和手术的器械,先后有50多项发明。其中就包括被一些国际同道称颂的用于巨结肠手术治疗的“张氏钳”,使无肛门手术避免开腹的“张氏膜”,胆道再造手术防返流的“张氏瓣”等原始用具模型。在特殊时的历史时期,这些器械都对临床起到了重大影响。2000年他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丹尼斯·布朗金奖”,该奖被国际小儿外科界视为“诺贝尔奖”,在中国他是唯一获奖者。

    从事小儿外科工作几十年来,张金哲的研究方向发生了几次转变。最初,他的研究方向以急症,特别是腹部的急症为主;到上世纪60年代,他的研究课题多以解决畸形为主;后来,他开始逐步转型研究肿瘤。就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小儿肿瘤研究高峰论坛上,他提出了小儿恶性肿瘤治疗4级战略,即未病、已病、病深、终末4个阶段对症治疗的方法。
, 百拇医药
    在张金哲等儿科专家的带领下,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到今天已拥有肿瘤、泌尿、骨科、整形外科、心脏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及新生儿外科等十几个专业。中国小儿外科从零起步,获得了长足发展,并在国际小儿外科界拥有了话语权。

    会变魔术的医生爷爷

    张金哲常说,好的儿科大夫必然是爱孩子的大夫,他不仅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还是孩子们眼中会变魔术的医生爷爷,一个诊疗时用的小耳镜都能成为他变魔术的道具:“你看好了啊,它现在在我手心里,你再看看,耳镜变没了吧?我再给变出来啊。”当魔术吸引了孩子注意力的时候,他会把耳镜递给孩子:“你玩玩这个?我玩玩你的肚子?”

    张金哲有一套自己琢磨出来的“接诊学”,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注重与患者的平等相处。张老白大褂的口袋里经常鼓鼓囊囊,塞满了小纸条、小器械。每张打印好的小纸条上都是介绍小儿常见病的症状、治疗要点、注意事项等,这是给患儿家长的;小器械是为了便于随时给孩子做检查。
, 百拇医药
    张金哲还有两个“拿手活儿”:一个是“3分钟艺术”,即在3分钟之内把病因、病理、治疗讲明白,而且要用老百姓能听明白的话,不是照搬医学上的晦涩术语;另一个是“1分钟检查”,就是病人来了,在1分钟之内搞清楚大概是什么问题。他说,这两个“拿手活儿”是基本功,需要长期的临床磨练。

    坚持义诊,妙手仁心

    张金哲认为做医生最大的医德,就是尽心尽力把病治好,医生不管水平多高,永远是个服务者。既要从治疗方面为患者着想,也要从预后、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为患者考虑,用最简单的方法、最便宜的药治好患者的病。同时,多一点耐心,多一点解释。

    他利用自己和其他医生的论文、书稿稿费以及科研奖金筹备了小儿外科专项资金,并利用这些钱支持那些家境贫困的小患者。他28年如一日到天津儿童医院义务出诊、查房、手术、讲课,没拿过一分钱。他经常被学生们请去帮助开展工作,看着下了手术台一口水都不喝的老师,学生于心不忍,提出按劳取酬。张金哲教授却说自己支持的是儿童外科事业,要讲钱,谁也请不动他。
, 百拇医药
    张老的养生之道

    生活中,张金哲提出了“一生努力,两袖清风,三餐保暖,四邻宽容”的说法。他认为,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少些欲求,不贪心不自私,饮食清淡规律,对待周围的人多些宽容,人就会心情舒畅,身体健康,自然也就能达到长寿的目的。

    他说:“生命在于运动,我如果停止了紧张工作,大概就快见马克思去了。我坚信,今天能做的事情,明天就还能继续。”正是凭着这种信念,他80多岁时还每天骑自行车上班,然后爬6层楼到诊室,从不坐电梯。后来因为听力不好,不能再骑车上班,就买了一个健身单车放在家里,每天吃完晚饭,边看电视边骑,蹬1小时正好5公里。

    张老称自己是个“生性好动,手脑不闲”的人,对什么都感兴趣,并且不满足于欣赏,什么都要自己试试。他喜欢看画更喜欢自己动手画上两笔,他的画作经常作为送给国际友人的礼品,受到大家的喜爱。张院士对打球、跳舞、游泳、溜冰、划船、骑马、开摩托、打桥牌、旅游、摄影等都着过迷,他还特别喜欢京剧,更喜欢登台唱两场,他曾担任过多年的业余京剧团团长。每次医院联欢会上,他的小魔术都是大家最期待的保留节目。

    他认为,人活着,应该努力追求“真善美”。“真”是最低级的,错的是真的,好的也是真的,坏的也是真的;因此还要追求“善”;但这也是不够的,最终还是要追求“美”。心灵美是最重要的,心地善良了,人才会由内而外的健康。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张金哲院士一直恪守着廉洁从医这块净土。他不仅是医生们的楷模,更是我们其他人的榜样,他的能量就像一束光,照亮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百拇医药(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