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 > 2008年第3期
编号:12062461
当心用新药或多种药物过敏(简附2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日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 2008年第3期
     【摘要】药物过敏是由高分子量及其小剂量而引起速发型过敏的反应,应用新药或针对过敏体质的患者时,需慎用。多种疾患,在采用多种药物时,也应紧慎小心,防止引起药物性过敏。

    【关键词】药物过敏;真菌;遗传;抗原

    Is careful with the new medicine or the many kinds of drug allergy(Jan attaches 2 examples reports)

    WU Jian-zhong1 GE Xing2

    【Abstract】The drug allergy is causes the fast hairstyle allergy response by the macromolecular weight and its the small dosage, when applies patient which the new medicine or aims at the allergic physique, must cautious use. The many kinds of illness, when uses the many kinds of medicines, also should tighten cautious is careful, prevented causes the medicine allergy.
, http://www.100md.com
    【Key words】Drug allergy; Fungus; Heredity; Antigen

    药物过敏是由高分子量及其小剂量而引起速发型(Ⅰ型)过敏反应。这类药物除具有半抗原性质外,其它方面同抗毒血清、动植物蛋白质、真菌、花粉和屋尘等全抗原过敏原性质相同,都必须具备两个因素和三个反映阶段,才能对效应器官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组织形成病理性损伤。

    1 两个因素

    ①由遗传因素留下的过敏性体质;②由具有半抗原的高分子量药物进入过敏性体质,经体内作用后产生特异性过敏性抗体IgE。这两种因素的存在就可能引发出Ⅰ型过敏性反应。

    2 三个反应阶段

    2.1 致敏阶段:当某种高分子量半抗原药物第一次进入过敏性体质后,与蛋白质相结合可形成全抗原,在体内经过10~14天时间的作用,就可产生出一种亲细胞的特异性过敏抗体IgE,并附着在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毛细血管周围的肥大细胞(即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上,这就使肥大细胞产生了致敏作用。
, 百拇医药
    2.2 发生阶段: 即致敏肥大细胞上的IgE与再次进入体内的相同药物过敏原发生结合的阶段。当这种抗原抗体结合之后,在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腺苷环化酶受到抑制,造成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合成减少,结果使肥大细胞失去了自控能力。

    2.3 组织损伤阶段由于肥大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水平下降而失去自控能力,所以肥大细胞里的颗粒就能发生脱出现象,同时释放出各种生物活性介质:如释放出的组织胺,可造成平滑肌痉挛和皮肤寻麻疹;如释放出的缓激肽和慢性反应作用物质(SRS-A)可造成毛细血管扩张、水肿和通透性增加等组织病理损伤,严重反应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从上述三个反应阶段看,在过敏性体质用高分子量新药时,要特别加小心与注意,未经医生许可不得任意应用。若经检查明确过敏原的,必须严格避免以后接触。如果尚未查出过敏原的,除要积极配合临床和变态反应室共同查明过敏原外,还要限制高分子量新药的使用,即便要用最好不要超过药物致敏阶段的时间(10~14天),以防头尾相接发生Ⅰ型反应。如果始终未查明过敏原的,且有反复发生Ⅰ型反应(如过敏性哮喘、慢性寻麻疹)的情况存在,可以采取长期应用适量茶碱类药物,抑制5-单磷酸腺苷(5-Amp)的形成,提高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水平,可以阻止或减轻Ⅰ型反应。
, http://www.100md.com
    3 病例报告

    例1 患者,男,68岁。因患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眼病和下肢周围神经炎而入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怡开(全抗原扩血管药)和弥可保(分子量1344.40,主治周围神经炎),注射治疗第13天发生全身性过敏性寻麻疹和水肿,使病情加重、病笃垂危。

    例2 患者,女,60岁。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感冒而用抗风湿、抗感冒和中药等多种药物同时治疗,结果导致全身出现寻麻疹,以躯干部位更严重,体温上升至39.2℃,经住院半月用激素治疗才得到控制。此病例由于采用多种药物治疗和中西药同时并举,至今仍未查清药物的过敏原。

    通过上述两例说明,对过敏体质病人在用高分子量新药时,要当心防止过敏;对患多种疾病在采用多种药物治疗时更要当心,在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采取多病同治的办法,防止过敏后查不清药物过敏原,对以后预防过敏极不利。

    作者单位:110005 辽宁省沈阳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砂山服务管理中心1

    110042 辽宁省沈阳市245医院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