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0年第11期
编号:12029728
心肌梗死康复期的健康指导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10年第11期
     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目前在全球每年1700万死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半数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笔者对部分心肌梗死康复期的病人健康进行了指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饮食调节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所有病人均应采用饮食调节,可减少再发。即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低盐饮食,要求饱和脂肪占总热量的7%以下,胆固醇<200㎎/d,多食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高的食物。

    2 戒烟是心肌梗死康复期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后继续吸烟再梗死和死亡危险明显增高约22%~47%[1],每次随诊患者都必须记录吸烟情况,积极劝导病人戒烟,坚决实施戒烟计划。
, http://www.100md.com
    3 心理指导

    心肌梗死康复期病人焦虑情绪多来自于对今后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担心,应予以充分理解并指导病人逐渐改变急躁易怒的性格,保持乐观、平静的心态,可采取与他人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

    4 避免诱发因素

    应尽量避免过度劳累、饱餐,特别是避免进含高脂的饮食、情绪过分激动、导致血压剧升等因素。

    5 康复指导

    建议病人出院后进行康复训练,适当运动可以提高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进行康复训练时必须考虑病人的心理、社会、经济因素,活动量则必须考虑病人的年龄、心肌梗死前活动水平及体力状态等。在正式的有氧运动前后应分别进行5~10分钟的热身运动。研究表明运动中以达到病人最大心率的60%~65%的低强度、长期锻炼是安全有效的。运动方式包括步行、慢跑、太极拳、慢骑自行车等,每周运动3~4次为宜,开始每次10~15分钟,以后逐步延长到每天30分钟以上,应避免剧烈活动、竞技性活动、长时间活动。此外个人卫生活动、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也是对病人有益。对无并发症的病人,心肌梗死后6~8周可恢复性生活。性生活要适度,若性生活后出现心率、呼吸增快、感到胸痛、心悸持续15分钟或疲惫等情况,应节制性生活。经2~4个月的体力活动锻炼后,可恢复轻工作,部分病人也可恢复全天工作,但对重体力劳动、驾驶员、高空作业及其他精神紧张或工作量过大的工种应予以更换。
, 百拇医药
    6 用药指导

    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告知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不要擅自增、减药量,并教会病人定时测脉搏,定期门诊复查。若胸痛发作频繁、程度较重、时间较长,而在服用硝酸酯制剂疗效较差时,提示可能存在急性心血管事件,应及时就医。

    7 照顾者指导

    告诉患者家属对病人要积极配合和支持,并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修养环境,生活中避免对其施加压力,当病人出现紧张、焦虑或烦躁等不良情绪时,应予以理解并设法进行疏导。心肌梗死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应教会病人家属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技术,以备急用。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25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