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29801
考生里患有肠易激综合症的护理干预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陈晓玲
第1页

    参见附件(1966KB,2页)。

     [摘 要] 目的 探讨患有肠易激综合症(IBS)的考生进行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对62例考生患有IBS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后,其体质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组考生康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可使患者考生更早康复。

    关键词:考生肠易激综合症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076-02

    肠易激综合症(IBS)是一种非器质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由于考生在考试前心理因素作用下出现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精神异常(焦虑,抑郁,恐慌)。严重影响考生的生活质量,由于IBS与考生的心理因素和饮食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除了药物治疗外,综合护理干预对考生的康复尤其为重要。为此,我们选择2008年7月~2009年7月62例考生进行分组对照,经过12周门诊观察,定期复诊,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患有IBS的考生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有关资料分析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7月~2009年7月,就诊于我院消化科门诊的考生确诊为IBS的病例共62例,根据病情做胃肠钡餐和大便等检查,男40例,女22例,年龄14~17岁,平均15.5岁,文化程度初中15例,高中47例,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例和30例。两组考生性别、年龄、病情、治愈时间比较,差异均在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

    1.2 方法

    将考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IBS的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基础上加上心理治疗,饮食合理搭配。

    1.2.1 我们对患有IBS的考生心理状态不同采取引导措施不一样。对于少部分考生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且反复发作,客观检查又未发现器质性疾病心理因素明显的考生,需要根据考生个体化而制定心理护理,首先消除考生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正确认识所患疾病的良性本质,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对于患有IBS症状较轻或心理应激源不明显的考生,主要采取学校协同指导考生进行健康教育,调节呼吸,放松训练,转移疼痛注意力,还要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听音乐,登高望远等松弛训练法,对改善IBS的症状有明显效果。

    1.2.2 根据不同病情及临床表现,针对性地加强饮食护理,指导家长调整饮食,如果是以腹泻为主的考生患者,要特别禁忌油腻食物、干硬食物、刺激性食物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而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食和软饭等为主。如果是以便秘为主的考生患者,则在生活中应特别强调饮食规律,并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另外,要多饮水,吃低脂高纤维食物,要在每日饮食中添加些五谷杂粮,多食蔬菜水果。腹胀气多:应少食或避免使用卷心菜和豆类等产气多食物。所以,饮食调理对于患者考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要克服不良饮食习惯,达到良好效果。

    1.2.3 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护理及药物治疗,即针对考生显著的临床症状分别应用胃肠解痉药,抗抑郁药,肠胃动力双向调节剂等治疗后,症状反复发作,疗效欠佳。

    1.3 疗效评定标准

    IBS罗马III诊断标准[1]:在最近的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症状,并具有下列中的2项或2项以上: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伴随排便频率的改变。③伴随粪便性状的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括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3.1 心理干预对考生患有IBS的疗效分析

    IB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国外文献报告约占胃肠门诊20%~50%[2]。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和转归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两组病人的症状消失,治愈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地意义(x2=6.74、4.72,均P<0.05)干预组症状消失和治愈时间明显缩短,从上表反映出,干预组组优于对照组。

    3.1.1 重视家庭健康教育是首要

    在考生患有IBS的治疗观察中,大部分考生的家庭压力来源于家长的期望过高,家长为了达到期望,有的过多责备,有的干涉过多,事事包办,致使考生失去独立性,失去自我而产生心理应激。表现为精神紧张、焦虑、对疾病缺乏治疗信心。所以要通过认知纠正考生对疾病曲解的认识,缓解或消除心理障碍和躯体症状。

    3.1.2 学校协同健康教育是关键

    学校是考生的重要环境,老师的教育方法对考生的态度,学习任务的轻重程度,同学间的竞争等,都可引起考生的精神心理反应,不良的心理反应(紧张、焦虑)可诱发IBS加重,要使考生建立个人的正确认知为目标,我们指导家长和老师为考生创造良好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其生理、心理发展需要对康复至关重要心理护理不仅患有IBS考生精神症状明显减少,还改善了肠道和躯体症状,不仅是内科常规治疗的补充,还是伴有心理障碍IBS的考生使心身健康恢复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3.2 饮食调理

    滕一农等[2]对大中学生这一特殊人群的研究发现77.5%的学生承认有不良饮食习惯,具体表现为进食无规律(不吃早餐、中餐凑合、晚餐过饱)及常吃零食、甜食、冷食、辛辣以及烧烤类食物等,因此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所以我们根据患者考生饮食中的种类进行认真评估,指导考生规律饮食,一日三餐应做到定时、定量,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生冷、辛辣的食物,减轻胃肠道功能紊乱,缓解胃肠不适症状,通过健康教育,使考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结合药物对症治疗,从而达到满意疗效。

    3.3 药物作用的分析

    IBS无任何器质性或异常的生化指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治疗也限于对症[3]。所以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对于考生患有IBS症状表现易变的特性与中枢和肠神经系统间复杂的关系,药物只能改善考生的部分症状,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限制了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所以要重视调节内脏高敏感的疼痛症状,合理用药,这些药物对IBS的考生治疗可能具有潜在的突破性。

    本研究通过62例IBS考生的临床疗效对照,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症状消失、治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6.74、4.72,均P<0.05)。干预组症状消失和治愈时间明显缩短。

    4 小结

    上表所示:考生患有IBS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和自身健康感受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尤其是IBS伴有精神因素的考生有良好的疗效,说明相当多的IBS考生患有心理因素参与发病,由于精神紧张、思想压力超负荷或心理因素躯体化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引导考生在认知上的缺陷及时改变和矫正不良的情绪行为才有相应的好转。反之,不合理的饮食会加重病情或对病情改善不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6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