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38957
社区学堂对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5日 薛静刚 刘荣辉 章璞 周晨伟
第1页

    参见附件(2845KB,3页)。

     治疗前干预组47.64±2.647.29±1.7611.48±2.917.17±0.83

    对照组47.14±3.226.56±1.2110.74±2.297.17±0.85

    P>0.05>0.05>0.05>0.05

    治疗后干预组40.06±2.926.56±0.789.14±1.666.53±0.35

    对照组46.26±2.876.69±1.2410.15±1.987.08±0.62

    P<0.05<0.05<0.05<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DS, 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前后比较( ±s)

    组别SDS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干预组

    干预前47.64±2.647.29±1.7611.48±2.917.17±0.83

    干预后40.06±2.926.56±0.789.14±1.666.53±0.35

    P <0.05<0.05<0.05<0.05

    对照组

    常规治疗前47.14±3.226.56±1.2110.74±2.297.17±0.85

    常规治疗后46.26±2.876.69±1.2410.15±1.987.08±0.62

    P >0.05>0.05>0.05>0.05

    3 讨论

    糖尿病与精神疾病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两大慢性疾病,以往两者的关系及发病机制少有人关注。2007年第43届欧洲糖尿病协会(EASD)年会上,出乎寻常地将“糖尿病的心理方面”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探讨,显示了对于糖尿病与精神疾病的重视程度及其重要性。目前世界范围内有约两千万DM患者受到严重抑郁症的困扰。调查显示,约30% 的D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症状,而超过10% 的患者有重度抑郁。抑郁情绪又是患者自杀的最主要原因。最强的自杀倾向预测因素包括曾因抑郁症就诊于精神专科进行治疗,因糖尿病性昏迷入院治疗,丧失部分或全部劳动能力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等。我国进行的调查发现162 例2型DM(T2DM) 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者达38.3% ,其中重度抑郁症为4.3% 。可见世界范围内DM患者均面临更高的发生严重精神疾病风险 [4]。

    目前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引起抑郁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抑郁时皮质醇分泌亢进,大量的皮质醇可降低葡萄糖的利用,促进糖异生;糖异生旺盛使血糖升高,并拮抗胰岛素,抑制血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长期的血糖升高,也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同时促进糖异生,引起血糖的升高[5]。另一方面,(1)DM是一种慢性长期性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患者必须时刻注意饮食管理,经常监测血糖,长期服药,特别是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患者普遍认为使用胰岛素预示着病情严重,因此这些患者的心理压力更大,悲观情绪更重;(2)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时刻威胁着患者,尤其是病情控制不良着,必然使患者产生恐惧、悲观和焦虑的情绪;(3)大量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及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使他们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6]。并且病程越长,抑郁发生率越高。Garvard等[7]综述了国外几十篇T2DM患者抑郁状态患病率的调查,证实T2DM患者抑郁状态的患病率为21.8%~60.0%,为普通人的3~5倍。2002年孙学礼等[8]对90例T2DM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病理对照研究,发现抑郁占32%。赵真等[9]对123例老年T2DM患者的调查,发现抑郁占38.2%,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另外,Peyrot等[10]研究表明,性别、种族、婚姻状态是T2DM患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抑郁与某些生理指标密切相关,统计学结果推断HbAlc升高是T2DM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Lloyd等[11]认为抑郁情绪的体验源于下丘脑,抑郁时皮质醇的分泌增多,促进糖异生,拮抗胰岛素而抑制血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长期的高血糖又使患者产生抑郁情绪,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本研究通过在社区内开展社区学堂的方式达到DM教育的目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也是一种团体心理治疗,具有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等优点。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空腹及餐后2h 血糖无显著差异(P > 0. 05) , 但干预组在药物降糖同时给予社区学堂学习治疗, 3 个月后试验组抑郁情绪,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降低, 且差异有显著性(P < 0. 05), 说明社区学堂学习起到辅助降糖的作用。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相差不明显。故社区学堂作为一种糖尿病的宣教模式值得在社区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增垣,何裕民. 心身医学[M ].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12~13.

    [2] 左玲俊,徐俊冕.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J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8, 7 (2) : 155.

    [3] 孙学礼,刘涛生,唐莉,等. 2型糖尿病患者生物心理因素的研究[ J ].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4, 37 (4) : 215.

    [4] 苏杰英,李宏亮,杨文英.关注糖尿病与严重精神疾病[A].药品评价,2008,5(1):17-19.

    [5] Black sa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4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