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39098
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85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5日 杨英 王勤萍
第1页

    参见附件(2370KB,3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按随机抽样分为三组,米非司酮组30例,孕三烯酮组38例,选择同期未行药物治疗的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复发及副作用。结果 各用药组的症状和体征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复发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副作用小,而且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074-0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增高,该病具有侵袭性、雌激素依赖性的特征,也是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孕与盆腔疼痛的患者中发生率可达30%—40%,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子宫内膜异位症单纯行保守性手术治疗常难以将病灶彻底清除,我们采用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可以使残留病灶萎缩、消失,减少复发,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比较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择

    2006年1月1日~2009年8月31日在我院行保守性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同意接受药物联合治疗的85例患者,年龄25~50岁,平均37.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孕三烯酮组38例,米非司酮组30例,对照组27例。三组患者肝功能均正常,3个月内无服有激素药物史,并且年龄、身高、体重、孕产史、子宫内膜异位症期别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腹腔镜手术方法: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5天手术,所有患者均无腹腔镜手术禁忌,且均为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特点行盆腔粘连松解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盆腔子宫内膜减灭术,合并输卵管伞端因素同时进行伞部成形或造口术。对于卵巢、腹膜、骶韧带、子宫表面的微小病灶使用双极直接烧灼破坏病灶;合并不孕者术中同时行输卵管亚甲蓝通液术。对照组术后未服用药物治疗,观察组于术后第一次月经来潮第一天开始用药:孕三烯酮组服用孕三烯酮2.5mg,2次/周,连续用3个月,米非司酮组服用米非司酮10mg/天,1次/天,连续用3个月。用药期间每个月复诊一次,主要观察症状(痛经,非经期下腹痛,性交痛)、体征(子宫直肠窝结节粘连、触痛)及肝功能等。用药结束后每三个月复诊一次,主要观察症状体征。所有患者随访1~2年。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症状全部消失或明显改善,盆腔包块和结节未增大或妇检无阳性体征;有效:仍有原症状但程度减轻,未发现盆腔包块,妇检无明显阳性体征;无效:再次出现周期性、渐进性下腹痛,或超声检查提示发现盆腔包块。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经过孕三烯酮、米非司酮药物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均明显缓解,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间临床疗效比较n %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

    孕三烯酮组382511(28.9)2 (5.26)

    米非司酮组30199 (30.0)2 (6.67)

    对照组27125 (18.5)10 (37.0)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术后复发比较

    术后予孕三烯酮、米非司酮治疗后,各组停药1年后累积复发率米非司酮组2例,孕三烯酮组4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复发情况比较 {n(%)}

    组别例数复发

    孕三烯酮组384 ( 10.52 )

    米非司酮组302 ( 6.67 )

    对照组2711( 40.74)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药物副反应比较

    米非司酮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肝功能轻度受损,转氨酶轻度升高,而阴道点滴出血、痤疮、因不良反应而停药均低于孕三烯酮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例,%)

    组别例数肝功能异常闭经阴道点滴出血痤疮停药

    孕三烯酮组3821311251

    米非司酮组301330000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甾体激素依赖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虽然为良性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种植、侵蚀及远处转移的特点,由于内膜细胞存活并有激素的持续维持,反复发作致使局部粘连,手术是目前治疗内异症是基本的方法。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是最好的检查、诊断、治疗手段[1],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方法,但仍,无法彻底清除病灶,国办报告术后如不联合药物,内异症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率达29.5%,而郎景和[2] 报道保守性手术的复发率为50% 。药物治疗的主要机制为抑制垂体和卵巢功能,使子宫内膜萎缩水肿而引起闭经,继而异位病灶发生坏死吸收,可以有效地控制术后的残存病灶,因此在术手加用药物治疗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孕三烯酮为19-去甲睾酮的衍生物,是一各合成的甾体激素,与血液中雄激素结合蛋白结合,使体内游离雄激素水平上升,直接抑制子宫内膜受体,有较强的抗孕激素活性和中度抗雌激素作用,与血液中雄激素结合蛋白结合,使体内游离雄激素水平上升,直接抑制子宫内膜受体,和异位内膜受体,发挥抗孕激素和抗雌激素作用,从而使子宫内膜和异位子宫内膜萎缩,甚至坏死吸收,起到控制疾病复发的作用。其主要副作用阴道点滴出血,肝功能异常,痤疮等,但其程度较轻。

    米非司酮是孕激素拮抗剂,与子宫孕酮受体的亲和力比孕酮高5倍,它主要通过抑制卵巢功能,降调异位内膜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使异位内膜退化而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治疗期间所有研究对象米非司酮组全部闭经,无痤疮发生,肝功能异常较孕三烯酮组少,但多数症状较轻,经过对症治疗或停药后均可恢复正常,孕三烯酮服药简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70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