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39059
56例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5日 庄迎春 尹德芳
第1页

    参见附件(2385KB,3页)。

     [摘要] 目的 了解奥美拉唑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56例应用奥美拉唑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从性别、年龄、给药方法、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结论 临床医生关注奥美拉唑治疗作用的同时,应该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合理用药,提高奥美拉唑的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奥美拉唑 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124-03

    奥美拉唑是第一代苯并咪唑类质子泵抑制剂,也是新型高效胃酸分泌抑制剂, 它能迅速穿过胃壁细胞膜, 减低其中的H -K -ATP酶的活性,抑制胃酸分泌。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胃酸相关性的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随着使用的不断增加,有关的不良反应报道也日渐增多,本文就2010年4月~2011年4月间应用奥美拉唑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门诊2010年4月~2011年4月间应用奥美拉唑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6例,其中慢性胃炎1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4例,胃溃疡15例,复合溃疡2例,反流性食管炎4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确诊,且胃液分析胃酸均增高。

    1.2 方法

    统计病例中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方法、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2 结果

    2.1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2

    2.2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的关系见表2

    2.3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见表3

    表1 一般资料情况(例)

    性 别年龄

    18-30岁31-40岁41-50岁〉50岁

    男31195

    女21673

    合计525168

    表2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的关系(例 %)

    用药方法例数构成比

    口服3664.2%

    静脉滴注1425%

    静脉滴注+口服序贯疗法610.7%

    表3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例 %)

    类型例数构成比

    消化系统3155.4%

    心血管系统30.54%

    神经系统10.18%

    血液系统610.7%

    泌尿系统20.36%

    过敏反应1323.2%

    3 讨论

    3.1 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男性不良反应率较高,占50%,其原因有待进一步考察,从年龄来看,31-40岁占44.6%,病例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可能与该年龄段消化性溃疡高发有关。

    3.2 给药方式

    由表2可见,口服给药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静脉滴注+口服序贯疗法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口服给药不良反应集中发生在给药后3~7d,注射给药不良反应集中发生在1~10min及3~7d, 其中最快在用药开始5 min发生,最迟为连续用药42 d后发生,部分为再次或多次使用后连续出现反应。

    3.3 不良反应分析

    本次临床实验发现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系统,其次是过敏反应,血液系统、神经、泌尿等系统发生率较低。

    3.3.1消化系统反应 在31例患者中,有5%的患者出现上腹痛,其余依次为胀气4%,腹泻3%,恶心25%和呕吐2%。上述反应可能与该药引起胃液酸度下降从而影响消化能力有关,也可能由于胃酸过少导致胃内出现来自肠道的细菌及总菌量增多而引起胃部炎症有关。据报道[1],部分患者用奥美拉唑口服20~40mg/d,持续12个月或更长时间,可出现胃多个基底腺息肉。另有1%患者表现为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与血清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一过性升高[2-3],甚至出现严重的暴发性肝衰竭。其对肝脏的毒性可能是奥美拉唑的特异性反应,故肝脏严重受损者不能长期大剂量应用本药。

    3.3.2血液系统反应 10.7%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后出现白细胞减少,且注射给药发生率高于口服给药,因而在用药过程中,特别是长疗程使用时应勤查血常规,出现白细胞减少时及时停药,做出对症处理。

    3.3.3神经系统反应 服用奥美拉唑后有0.18%的患者出现头痛、耳鸣、眩晕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虽然这些症状在停药后都减退,但既往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史和精神病史的患者应该慎用。另有报道奥美拉唑可引起四周神经病变[3],其机制可能与其在亚细胞水平上的极细微的生化变化有关。

    3.3.4泌尿系统反应 本资料中有2例患者血肌酐升高、尿少、血尿等急性肾炎表现,其发生机制为奥美拉唑主要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其代谢产物可损害肾脏排泄功能。

    3.3.5循环系统反应 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心绞痛、窦性心动过缓。引起心动过速的可能机制为:H -K -ATP酶活性被阻断后,胃酸分泌明显减少,血胃泌素的水平明显升高,通过反馈作用,副交感神经的紧张度明显下降,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明显增强,从而导致心律增快,产生心悸。有报道大剂量高浓度奥美拉唑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可能与抑制窦房结功能有关[4]。

    3.3.6过敏反应 本资料中13例患者应用奥美拉唑后出现湿疹、皮疹等过敏反应,其中以静脉给药为主(8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8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