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195775
正交试验优选甘草黄酮和皂苷的提取工艺(3)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吕子明 于向红 梁俊清 安军永 刘晓燕 屠鹏飞
第1页

    参见附件(3107KB,4页)。

     3.1 甘草中总黄酮的紫外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用芦丁做对照品比色法[14];芦丁做对照品,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15]、硼酸-柠檬酸显色法[16]、三氯化铝显色法[17];用柚皮苷做对照品比色法[18];柚皮苷做对照品,氢氧化钾显色法[19];硼氢化钾(钠)还原比色法[20];等。甘草中的黄酮成分以查尔酮类(异甘草素、异甘草苷)和二氢黄酮类(如甘草素、甘草苷)化合物为主,而芦丁和柚皮苷不是甘草中的成分,紫外吸收也与这两类化合物不一致;硼氢化钾(钠)还原比色法的稳定性差,所以以上方法都不理想。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在10%氢氧化钾的碱性条件下可转化为查儿酮类化合物,作者在参照文献[21,22]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以甘草苷作为对照品,建立了适用于测定甘草总黄酮含量的分析方法,测定结果表明本法重现性好,简单可行。

    3.2 甘草黄酮和皂苷成分是结构不同,理化性质也不同的两类化合物,如果分别进行提取分离,则选择性较好,但操作较繁琐,往往造成时间成本和生产成本的提高,若采取同时从药材中提取分离的方法将会大大降低成本。本试验优化了同时提取的工艺条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 I部[S]. 北京: 中国医药科 技出版社, 2010: 80

    [2] 胡金峰, 沈凤佳. 甘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研究概况[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6, 8(3): 77

    [3] 郭文晶, 张守勤, 王长征. 超高压法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的工艺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07, 28(3): 194

    [4] 张海燕, 李 伟, 范彩玲, 等. 超声波法提取甘草中的甘草酸[J]. 河南科学, 2009, 27(9):1069

    [5] 李剑君, 国 蓉, 莫晓燕. 甘草酸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J]. 食品科学, 2006, 27(12) :326

    [6] 陈乐意, 蒋柏泉, 白兰莉. 甘草酸提取新工艺研究[J]. 江西化工, 2006, 3:66

    [7] 吴伟康, 奉建芳, 黄小蕊. 甘草提取工艺的初步研究[J]. 中草药, 2010, 32(3): 210

    [8] 兰洁, 杨明, 韩丽. 泡沫分离法与常规方法制备甘草酸粗品的比较[J]. 华西药学杂志, 2007, 22(1): 25

    [9] 徐 岩, 张清溪, 袁其朋, 等.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光果甘草中光甘草定的工艺研究[J]. 食品科技, 2009, 34(12): 235

    [10]赵祎, 师清芝, 唐星. 甘草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J]. 中国药房, 2009, 20(6): 426

    [11]李炳奇, 汪河滨, 李红, 等. 甘草黄酮和甘草酸联合提取溶剂系统的筛选[J]. 现代食品科技, 2005, 21(1): 6

    [12]黄明进, 王明全, 沈寿茂. 甘草总黄酮和总皂苷成分的提取工艺及其含量分析[J]. 2010, 12(4): 24

    [13]张志东, 楚 敏, 宋素琴, 等. SP825 大孔树脂静态吸附甘草总黄酮的研究[J]. 农产品加工, 2007, 8: 15

    [14]但建明, 李文娟, 洪成林, 等. 甘草渣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4(4): 427

    [15]于 琴, 董文宾, 王顺民, 等. 甘草渣中黄酮类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J]. 食品工业, 2005, 3: 20-

    [16]付博强, 刘 劼, 王小如, 等. XDA-1大孔吸附树脂对甘草酸及甘草总黄酮的吸附分离[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07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