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195820
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治疗的心理干预、护理相关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王东清
第1页

    参见附件(1655KB,2页)。

     [摘要]目的 通过术前心理干预,评价心理干预对介入治疗癌症患者的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①将40例介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通过对比试验,实验组于介入手术前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并将该组患者入院当日的心率(RH)、收缩压(SBP)值和手术开始时的RH、SBP值与对照组比较;②术后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的方法,应用自设调查问卷对这4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总结心理干预对介入治疗癌症患者的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论 纠正恶性肿瘤患者错误的观点和态度,开展介入治疗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恶性肿瘤 介入治疗 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1-0028-02

    大部分癌症患者确诊时已错失了外科根除手术的机会,而局部放疗、全身化疗等常规治疗不能取得理想疗效时,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技,给癌症患者提供了一种选择治疗方法或补充治疗方法。由于一些患者对此项治疗方法了解不多,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手术时即出现血压升高、心律加快,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本研究对进行介入治疗的一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观察患者的RH、SBP值的变化规律。本研究旨在结合临床资料,明确心理干预对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及研究影响癌症患者疼痛治疗依从性的原因,探讨其护理对策,提高癌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以减轻其痛苦,改善其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一般资料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2011年4月~2011年7月住院的知情同意患者40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0~64岁,中位年龄42岁;头颈部肿瘤10例,胸部肿瘤16例,消化系统肿瘤10例,泌尿生殖系统肿瘤1例,血液系统肿瘤3例。患者意识均清楚。

    1.2 方法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测定两组患者入院当日安静状态下的RH、SBP。

    实验组:术前给予心理干预。采用一对一的讲解方法,护士首先采取主动热情的服务态度,与患者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用关爱和蔼的语气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担心问题,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心理反应,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解释及讲解工作。患者进入介入手术室以后,对周围的环境极为陌生,可以与患者谈一些轻松愉快的家常话题,有意识地抚摸患者的头部,使患者完全放松,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平静心态接受手术。同时监测RH、SBP值,至手术开始。

    对照组:未进行心理干预,行入院后常规治疗,于手术开始前直接监测RH、SBP值。两组患者由同一医生操作,在DSA透视下,进行介入手术。

    2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当日的心率和收缩压无显著差异,见表1,而在手术开始时未干预组的心率、血压明显高于干预组,且高出正常范围。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入院时的RH、SBP值的比较

    观察指标 试验者(20例) 对照组(20例) t P值

    脉搏 74.6±10.0 75.5±9.8 0.406 >0.05

    收缩压 117.6±11.1 116.0±12.8 0.587 >0.05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开始时的RH、SBP值的比较

    观察指标 试验者(20例) 对照组(20例) t P值

    脉搏 75±2 100.8±8 12.868 <0.05

    收缩压 116.6±1.8 156.7±7.4 8.521 <0.05

    3 心理干预措施

    恶性肿瘤无论是其诊断还是治疗对每一个个体均是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引发患者各种心理行为反应,这些反应反过来又可以通过对肿瘤的发展及预后产生不同的影响【1】 ,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自我认知,增加有效的应对策略,减轻肿瘤患者的疾病症状和治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因而对恶性肿瘤患者施行心理干预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留给患者良好的第一印象, 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开始。在与患者交流时,要善于倾听,并有必要的回应,体现出对患者的理解与尊重。在倾听以后,护士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应及时给予疏导,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3.2 去除不合理认知, 树立积极态度

    认知疗法认为,个体的认知过程决定了其心境和行为,治疗通过纠正个体不良认知,达到改善个体情绪和行为障碍的目的,是一种心理疗法【2】。通过与患者的交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恶性肿瘤并不可怕,它是一种慢性疾病,如果积极治疗相当一部分患者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资料显示,在西方发达国家约50%的癌症患者能获得治愈,且长期生存【3】。

    3.3 运用松弛疗法、暗示疗法,降低应激强度

    指导放松训练的心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焦虑及疼痛感。

    3.4 引导患者进行宣泄并给予安慰和指导

    通过采取保护性和分析性的护理手段,引导患者进行宣泄并给予安慰和指导。

    3.5 挖掘自身潜能,获得家庭社会支持

    对于肿瘤患者,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是患者情绪支持的重要来源,具有明显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4】。对家庭社会的支持性教育主要内容是向家属提供认识疾病、配合治疗、促进健康的信息,向社会宣传抗癌知识,唤起社会共同支持。对手术期的癌症患者进行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治疗,结果表明,心理支持确实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的家庭环境、周围环境,有助于躯体疾病的治疗和生存质量的提高【5】。

    在新形势下,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由简单的“打针发药,疾病监护”等技能活动升华为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创造性活动【6】。护理人员除了要有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急诊抢救技术,让患者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性的同时应加强心理学的学习。掌握癌症病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通过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和态度,改变其行为。在积极实施介入治疗肿瘤疾病,改善躯体症状同时,多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心理障碍。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服务平台,有助于癌症的治疗和康复,延长生存期,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提高和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5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