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2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204665
中药灌肠配合高频热疗治疗162例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肖桂琴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利用中药灌肠的温热刺激,使肠粘膜血管扩张, 通过渗透及局部淋巴循环, 药液吸收于盆腔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配合高频热疗作为治疗慢性盆腔炎的首选治疗方式。方法:设单纯药物(A)组、高频治疗(B)组、药物+高频治疗(C)组,以腹痛、白带异常、子宫活动受限、附件增厚、输卵管堵塞为观察指标。结果:药物+高频治疗(C)组治愈率68.52%,有效率96.91%,三组中最高。结论:中药灌肠,药液吸收于盆腔直达病位,配合高频热疗作为治疗慢性盆腔炎的首选治疗方式。

    关键词:中药灌肠 ;高频治疗;药物+高频治疗;慢性盆腔炎;首选治疗方式

    中图分类号:R7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39-02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引起异位妊娠、不孕、盆腔疼痛及盆腔粘连性疾病的原因之一。慢性盆腔炎是因流产、分娩、妇科手术损伤等使生理防御功能减弱,致病菌乘虚而入引起的急性炎症失治、误治或缓慢发病、迁延不愈、演变而来,常反复发作。常规抗生素口服或静脉给药,治疗效果不理想, 且长期反复应用抗生素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及引起二重感染。因此, 临床上多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特别是中药保留灌肠。慢性盆腔炎属慢性疾病,单一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凑效, 还需综合治疗, 为了进一步促进药液的吸收,使炎症吸收、粘连分解、提高疗效,常常配以物理治疗,一般采用高频透热疗法效果较为理想。兹将我院2008、7-2011、8间用不同治疗方式做了临床对比,简介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7月至2011年8月患者均经我院门诊妇科检查,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患者年龄24-60岁,平均35.2岁,已婚已育。

    1).病史:

    急性盆腔炎、阴道炎、节育及妇科手术感染史,或不洁性生活史

    2).临床表现 :

    (1)下腹部疼痛,痛连腰骶,(2)可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劳则复发,(3)带下增多,月经不调,不孕等。

    3).妇检:

    子宫触压痛,活动受限,宫体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压痛,或扪及炎症肿块。

    4).辅助检查:

    (1)盆腔B超

    (2)腹腔镜检查可见盆腔内炎性病变及粘连。

    1.2方法:中药灌肠(A)组:均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破瘀散结中药为主。方药组成:败酱草、蒲公英、金银花、当归、延胡索、香附、乳香、没药、三棱、莪术、鸡血藤各30g ,紫花地丁、赤芍各15g。方法:灌肠液浓煎100~150ml ,药液温度36~38℃,患者取右侧卧位,按保留灌肠常规操作。高频治疗(B)组:采用频率13. 56MHz ,波长22.12m,输出功率600~1200 w ,患者仰卧位,双膝下垫一枕头, 电极取对置法作用于脐与耻骨之间,距皮肤3~7cm, 温度控制在40 ℃ 左右,治疗时间:每次40~45min ,5 次为1 疗程,第2 疗程可间断一周再治。药物+高频治疗(C)组。

    1.3 疗效判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大部分转阴,B超提示包块缩小或积液减少2/3以上。有效:症状明显减轻,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好转,B超提示包块缩小或积液减少1/3以上。无效:症状稍有缓解或无变化,甚至加重,体征无明显改善。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0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三组总有效率比较:见表1。

    组别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单纯药物

    (A)10840

    (37.04)59

    (54.65)9

    (8.33)

    91.67

    高频治疗

    (B)13040

    (30.77)73

    (56.15)17

    (13.08)

    86.96

    药物+高频

    (C)162111

    (68.52)46

    (28.40)5

    (3.09)

    96.91

    药物+高频治疗(C)组治愈率68.52%,有效率96.91%,三组中最高。

    2.2 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

    三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病程迁延所致,但部分病例也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慢性盆腔炎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且为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盆腔炎多为混合感染,单纯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加之病程长,疗效均不满意。该病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青霉素和甲硝唑等是临床首选药,价格便宜,但疗效一般,另有文献报道西药广谱抗生素菌必治加上抗厌氧菌药物甲硝唑联合应用,可以较彻底地杀死病原菌,但需临床进一步证实。

    利用中药灌肠的温热刺激,使肠粘膜血管扩张, 通过渗透及局部淋巴循环, 药液吸收于盆腔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缓解疼痛,提高疗效,达到治愈的目的。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属症瘕,带下病范畴,多由湿热蕴滞,邪毒内盛, 病情缠绵, 久病入里成瘀所致。除经常小腹痛以外,还可引起月经失调、症瘕、带下病及不育等。治则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用桃仁、红花可活血化瘀,促进瘢痕软化,便于组织吸收;三棱、莪术软坚散结,抑制组织增生;柴胡、延胡活血、行气、止痛;黄柏、黄芩、苦参能清热燥湿,有明显抑菌、抗病毒、杀滴虫、杀霉菌等作用;还能调节免疫,阻止内生致热源的合成。土茯苓、蒲公英能清热解毒利湿,抗菌消炎、消肿。既清热利湿、抑菌消炎、又活血化瘀、化滞通络。为了进一步促进药液的吸收,使炎症吸收、粘连分解、提高疗效,常常配以高频透热疗法效果较为理想。

    高频热疗作用:

    消散炎症:中等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可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出液吸收,肿胀减轻,炎症产生和代谢产物排除加快,还可使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加强,吞噬细胞活动增强,有利于慢性炎症和亚急性炎症的吸收、消散。在炎症后期,温热还可以改善组织血液循环,增强组织营养,加速肉芽组织的生长。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中等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使血液加热后,通过毛细血管壁的神经末梢或轴突反射引起血管扩张,血窦开放,血流量增加,血流速度加快;温热还可使组织蛋白微量变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7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