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2年第5期
编号:12243335
试述慢性乙型肝炎的辨治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 2012年第5期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68-03

    乙型肝炎起病隐匿,容易复发,每迁延成慢性,并有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的趋势。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保肝降酶是目前西医学治疗乙型肝炎的主要手段,但迄今国内外尚无理想的乙肝治疗药物。我们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兹结合临床实际,谈谈乙型肝炎的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以与同道共磋。

    1 致病因素

    疫毒指是较六淫病邪损害更强,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病邪,在古代文献中,又称为时气、非时之气、异气、疠气、杂气、毒气等,其所致疾病一般称为“温病”、“温疫”等。疫毒致病的最大特征是传染性强,易于发生流行。故曰:“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所感虽殊,其病则一”。“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温疫论》)。祖国医学还认识到疫毒并非一种,而是一病一“气”,如吴又可在《瘟疫论》中就指出:“为病各种,是知其气不一也”,“杂气为病,一气自成一病”,“有某气专入某脏腑经络,专发为某病,故众人之病相同”。这种“一气自成一病”和“一病自有一气”的观点,与现代医学认为每种传染病皆有其特异性病原体惊人相似。因此,疫毒的实质就是现今引起各种传染性疾病的特异性致病因子。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HBV)经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性接触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吸血昆虫传播等途径感染而发病的。由于乙肝发病相对较痢疾、肺痨来势较缓,一般性、短期的接触发现不了其传染迹象,因此祖国医学未能将其从一般的胁痛、黄疸区分开来,治疗也没有能向治疗其它温病一样重视对疫毒病因的祛除,这也可能是乙肝中医治疗疗效平平的原因所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