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 > 2008年第9期
编号:11732700
最新发现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 2008年第9期
     中国科学家发现血栓形成的关键控制点

    我国科学家对止血及血栓形成的分子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次发现血小板中一些物质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防治血栓性疾病的新途径。该项研究由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研究员、医学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血栓与止血课题组长奚晓东教授主持完成。经过3年半研究,奚晓东教授和他的课题组认为一种名叫“整合素β3”细胞黏附分子是血栓形成的关键控制点,如果能对它及其相关信号的传导通路进行有效控制,就将有助于防治血栓性疾病。

    借助回音效果可治口吃

    德国最新科研表明,“延时和移频听觉反馈”方法可以减轻口吃患者的痛苦。这种方法的原理是,一组口吃者在同时朗读一篇文章时可以做到通顺流利。

    专家设计了一种微型装置,利用类似于一组人说话时的回音效果,将口吃者自己的讲话进行时间延迟后再通过耳机传入讲话者耳中,以此来治疗口吃。将口吃者的讲话延迟百分之几秒后,再通过耳机传回讲话者耳中,回音效果听起来就像另一个人在讲话,称之为“延时听觉反馈”。如果再加上一种频率变动的反馈,重新传入耳中的讲话效果会更好,称之为“移频听觉反馈”,即把讲话人自己的音调提高或降低最多两个八度,使之更认为是另一个人在说话。

    目前,专家已经设计出一种可以置于耳道并将“延时和移频听觉反馈”合二为一的微型装置。不过,这种装置过于微型化可能会导致“移频听觉反馈”发生错误,相关研究还在进行中。

    肥胖糖尿病人更易患心脏病

    美国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肥胖的糖尿病人更容易患上心脏病。女性肥胖型糖尿病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接近80%,而男性的这一比率接近90%。

    研究人员指出,糖尿病人本来就容易患心脏病,而肥胖更增加了这一风险。研究人员对3 400多人进行了长期调查,结果发现,正常女性在50岁后患心脏病的风险为34%,正常体重的糖尿病人患心脏病的比率为55%,而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这一比率则高达79%。男性的上述比率分别为49%、77%和87%。

    大蒜有助降血压

    澳大利亚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食用大蒜有助于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其效果不亚于一些降压药物。

    在试验中,研究人员要求受试者在3~6个月中每天服用600~900毫克含有“蒜素”的营养补充剂,对照组人员服用安慰剂。研究结果显示,服用“蒜素”营养补充剂的高血压患者的高压平均降低了8.4毫米汞柱,低压平均降低了7.3毫米汞柱。而且血压越高的患者,在服用该营养补充剂后,其血压降低的幅度越大。

    研究人员指出,从试验来看,大蒜的降压效果甚至不亚于一些常规降压药,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但由此断言可用大蒜或蒜素补充剂替代降压药为时尚早,蒜素能否长期起到良好降压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胖瘦不是健康的绝对界限

    美国研究人员调查发现,人们有可能在胖的同时拥有健康。

    研究人员于1999年至2004年间研究了5 440名成年人的相关数据。研究对象接受了身体检查,并填写了调查问卷,他们中大部分人不爱运动。研究表明,超过一半的超重者和近1/3的肥胖人群的胆固醇、血糖、血压及其他预示着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心脏疾病的指标都在正常范围之内,而约1/4体重正常的成人有两项甚至更多的数值不在健康范围之内。

    他们还研究了人体内的脂肪。结果多项研究表明,内脏内部或脏器之间有脂肪比胖腿肥臀更加危险,36%的腰围数值大到危险程度的肥胖者的血压测试结果却很正常。肝脏上是否有脂肪可能才是导致肥胖者健康与否的关键。

    抽烟上瘾与基因有关

    美国最新研究发现,是否享受香烟的滋味,部分取决于个人的基因。

    美国密执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确认了一种CHRNA5基因,它通常会让那些首次尝试抽烟的人产生一种飘飘然的感觉,而有这种感觉的人更有可能经常抽烟。这一基因甚至被认为有可能增加吸烟者患肺癌的可能性。

    研究人员从435个志愿者当中搜集了数据资料,他们当中有经常吸烟者,有的曾有吸烟史。他们都被问及第一次吸烟的感觉,经常吸烟者有这一基因的概率更高,且大都称第一次吸烟的经历很享受。

    母乳喂养有助降低孩子成年后心脏病患病率

    英国专家报告说,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婴儿体内的血液胆固醇含量,进而降低孩子成人后患心脏病的概率。

    研究人员对比1.7万名成年人的调查数据,发现婴儿时期接受母乳喂养者血液胆固醇含量远低于靠奶粉喂养者。母乳喂养更有助于降低婴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减少孩子成年后罹患心脏病的可能性。

    专家建议,身体健康的母亲应该为孩子提供至少6个月的母乳喂养。如果条件允许,可尽量让孩子在一岁前享用母乳,或者按照母子需要尽可能延长母乳喂养时间。此外,母乳喂养还能降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避免女性罹患肥胖、湿疹和耳疾等多种疾病。

    多摄取维生素C或可降低患糖尿病风险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日常饮食中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能有助于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21 831名40岁~75岁的男性和女性。受访者在刚开始接受检查时均身体健康。经长期跟踪后发现,与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低的受访者相比,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高者患糖尿病的概率低62%左右。水果和蔬菜是人们饮食中主要的维生素C来源,所以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运动惰性可能源于遗传基因

    美国科研人员针对动物进行的一项研究初步显示,一些人的懒惰可能源于他们的遗传基因。此研究试图解答为什么明知体育活动有诸多好处,却仍然有很多人不喜欢锻炼。

    研究人员根据老鼠的活动水平对它们进行了特别培育和选择,结果在老鼠身上发现了20个不同的染色体区域,这些区域共同影响着老鼠的活动水平。研究人员预测,在人类身上也可能找到类似的、同体育活动控制有关的染色体区域。研究人员对“好动”、“好静”两种老鼠的基因进行了调查,发现在75%的“热爱锻炼”的老鼠中,活动促进基因为显性基因。

    环境因素可能影响后代基因构成

    加拿大最新研究发现,除了父母的基因外,父母的生活经历也可能影响孩子的基因构成。饮食、压力等环境因素都可能产生生物结果,在不改变基因序列的情况下遗传给后代。

    研究人员发现,不受母亲重视的新生小鼠在成年后更加胆小,而且这些小鼠身上某些与压力反应有关的DNA甲基化程度比正常水平高得多。DNA甲基化过程决定了哪种基因被激活,哪种基因被抑制。一些科学家在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时还发现,研究对象的DNA甲基化异常不仅限于他们的大脑前皮层,也存在于他们的精子中。

    病毒会“生病”因而得以迅速变异

    法国科学家发现,病毒也会受到病毒感染,这有助于解释为何病毒的转换基因和变异速度会如此迅速。

    科研人员发现,从冷冻库分解出来的巨型病毒,被一个较小的病毒感染。这种命名为Sputnik的病毒,能够从宿主病毒和其他微生物身上“掠夺”基因,而达到显著的基因混合效果。Sputnik是首个病毒导致另一个病毒受感染生病的例子。

    研究结果可能解释了病毒为何得以迅速变异,以致难以用药物或疫苗抵御它们。同时,该研究也支持了病毒虽然没有细胞,但仍属真正活生物体的说法。

    冰茶会增加中年男性患肾结石风险

    美国科学家称,如果40岁以上的男性想降低患肾结石的风险,最好少喝冰茶,多喝柠檬水。

    40岁以后的男性,患肾结石的概率很高。硝酸盐是形成肾结石的主要化学物质,而研究表明,冰茶中硝酸盐的含量非常高,因此容易患上肾结石的人不要喝冰茶。肾结石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人体不能保持水分的补给,从而使体内硝酸盐的浓度升高。为了保持身体中适当的水分补给,喝水当然好,但容易患上肾结石的人应该更多地喝一些柠檬水,因为柠檬中含有大量可以抑制肾结石生长的柠檬酸。试验表明,给容易患上肾结石的人经常喝柠檬水,可以大大延迟肾结石发病的时间。, 百拇医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