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 > 2010年第4期
编号:11939611
破解职场潜规则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5日 《中国保健营养》 2010年第4期
     职场人士都有不可改变的潜在因素,关键是要选好位置,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公司文化。调整好心态,不必过于急躁,以平常心对待人事关系。

    什么是潜规则

    创造“潜规则”这一概念的是《炎黄春秋》杂志的总编辑吴思先生。他说:所谓的“潜规则”,便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通俗地说,潜规则就是不成文的见不得光的一些暗箱操作的规定和原则,它最早产生于人们的贪婪和私欲并且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发展壮大,滋生繁衍,如今已经无孔不入地渗入到社会上的各行各业中。

    吴先生在《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一书中阐述了潜规则现象产生的根源,其盛行于我国的封建社会,但它一时还难以消失,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才能最后根除潜规则。

    潜规则的特点

, http://www.100md.com     1 潜规则是人们私下认可的行为约束;

    2 这种行为约束,依据当事人双方(各方)给对方带来利益或者给对方带来的伤害能力,在社会行为主体的互动中自发形成,可以使互动各方的冲突减少,降低交易成本;

    3 所谓约束,就是行为越界必将招致报复,对这种厉害后果的共识,强化了互动各方对彼此行为的预期的稳定性;

    4 这种在实际上得到遵从的规矩,背离了正义观念或正式制度规定,侵犯了主流意识形态或正式制度所维护的利益,因此不得不以隐蔽的形式存在,当事人对隐蔽形式本身也有明确的认可:

    5 通过这种隐蔽,当事人将正式规则的代表屏蔽于局部互动之外,或者,将代表拉入私下交易之中,凭借着私下的规则替换,获取正式规则所不能提供的利益。

    在潜规则的生成过程中,当事人并不只是交易的两方,而应加上代表正式规则的第三方。当事双方利用潜规则进行私下交易的时候,他们实际上联合形成了一个对抗第三方正式代表的联盟(正是众多的而强大联盟的形成,才使得潜规则具有长期的、强大的甚至稳定的对抗能力)。而潜规则的“潜”本身就是一种生存策略,他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更高层次的正式制度和规则的存在。
, 百拇医药
    职场之路

    世界500强员工争相阅读的《职场潜规则》,讲述了规则是一种制度,潜规则是一种游戏。遵守制度的人,只能被人领导。而读懂游戏规则的人才能活得自由自在,甚至能领导别人。

    职场如战场,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掉进职业发展的陷阱。要想进军职场,必先悟透职场潜规则,要想在职场中有所作为,更要悟透职场潜规则。只有悟透职场潜规则,才能做得到知己知彼,运筹帷幄,从而决胜职场。

    这也就是我们常听老人教育子女:先做人后做事。老师也常说,既要学好知识本领,也要学好做人。可见这做人的功夫,并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做事容易,有规章可循,一望见底,清清楚楚,最好是机器人管理,那就一切量化了。做人就难了,我们常听到人说:做事容易做人难。在职场上,或者更准确说在中国职场上,可能会做人的重要性绝不比会做事的分量轻。从某种程度上说,学做人也就是要你用心体会潜规则。
, http://www.100md.com
    潜规则的核心是人事

    专家说:潜规则在全世界都存在,不过中国公司的潜规则更多一些,除了制度还不健全,管理相对落后等因素外,这和中国几千年历史传统,人与人之间的形成的观念也都是分不开的。在中国公司里,潜规则常常围绕着人事关系,如老乡、同学等小圈子展开,办公室政治的核心,也可以说是人事。小企业也是大社会,如果在一个办公室政治十分严重的企业里,想置身事外或洁身自好确实不容易。结局无外乎两种,要么被做为一种平衡力的存在而保留,要么最终被排挤出去。

    选好自己的位置

    职业专家表示:潜规则在公司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没有一套特定体制机制,很难辨别谁是优秀的,谁是在做表面工作的。而现实的情况是,一些做表面工作。看领导眼色行事的得到赏识,被看作是“人才”;而一些优秀的做实事的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认为做了就能得到领导赞赏的,往往会在这种潜规则下成为受害者。
, 百拇医药
    不能适应潜规则,处理不好办公室政治的一个直接后果,可能就要属冷暴力了。

    职场冷暴力据说是职业人感到受害最多的潜规则之一,冷暴力以一种无法言说的压力将我们孤立起来,让人感觉不寒而栗。

    智联招聘曾做过职场冷暴力调查,近七成(67%)被调查的白领表示自己曾经遭遇过职场冷暴力,而这一暴力的主要实施者是上司。遭遇职场冷暴力后,只有16.9%的人表示会积极寻找解决办法,38.1%的受害者表示自己会整日郁闷,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20.9%的职场人则以冷制冷。将近2成受害者则选择了黯然离职。

    为尽可能防患于未然,求职时,求职方和用人方除了简历、背景等硬性指标考察彼此外,还应对公司文化,以及个人价值取向等软性指标进行考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气质问题。首先要分清个人价值取向和兴趣在哪里,是否能够适应公司文化。每个人都有不可改变的潜在因素,关键是要选好位置,寻找适合自己生存的公司文化。另外,职员要调整好心态。一般来说,即使是适合自己的公司,其工作满意度也只有80%,所以,作为员工不必过于急躁,应以平常心对待。, http://www.100md.com(子 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