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 > 2013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361201
邹议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5日 金广艳
    参见附件(12kb)。

     【摘要】目的 分析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特点。方法 随机抽选了100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阴道冲洗,达克宁栓外用;观察组则采取阴道冲洗、克霉唑和苦参栓治疗,对比两组的治愈效果。结果 跟踪随访1年,观察组36例治愈,14例未愈,2例复发,72%的治愈率,4%的复发率;对照组27例治愈,23例未愈,6例复发,54%的治愈率,12%的复发率;对照组治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霉唑和苦参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临床可广泛应用。

    【关键词】霉菌性阴道炎;临床特点;治疗方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14-02

    霉菌性阴道炎(VVC),又名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真菌性阴道炎,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疾病,白带呈白色豆腐渣样或凝乳状并常伴有外阴及阴道瘙痒,且易反复发作,给广大妇女精神上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折磨。笔者对随机抽取的100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了临床表现和治疗过程的探究,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随机抽取100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程为6-18个月之内,年龄在21-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岁;都是已婚妇女,全身无其他疾病,且均已排除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等性质的阴道病变。

    1.2 临床特点 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外阴或阴道瘙痒、灼热感,白带呈白色豆腐渣或凝乳样白带,并略带臭味,当霉菌侵犯尿道后,还可有尿频、尿急、尿痛及性交痛等泌尿系症状;妇科检查可见外阴或阴道黏膜红肿,表皮可剥脱,可有抓痕,于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上可见分泌物为白色,擦除后可见阴道黏膜红肿或糜烂面及浅表溃疡形成等。

    1.3 诊断标准 依据临床表现,再结合以下任一项检查呈阳性即可确诊为霉菌性阴道炎。①采用10%KOH悬滴法在显微镜下找芽疱和假菌丝,阳性率可达60%。②用革兰染色法,其阳性率可达80%。③培养法阳性率更高,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确诊,可用于难治性或复性VVC。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连续3天阴道冲洗及阴道外用达克宁栓,每次1粒,一日一次,1疗程为7天;治疗过程中禁用安全套及合房。观察组连续3天阴道冲洗,阴道给药克霉唑栓及苦参栓,并交替使用(例如早晨使用苦参栓,晚上则用克霉唑栓;也可以早晨外用克霉唑栓而晚上则使用苦参栓),1粒一次,一疗程为7天;治疗过程中禁用安全套及房事。

    1.5 疗效评估标准 临床表现及症状明显好转,且连续3次月经后阴道检查,未发现苞芽或霉菌丝者为痊愈;临床表现未有改善者,阴道分泌物仍可检查出有芽疱或霉菌丝者为未愈。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年里对100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有36例治愈,14例未愈,2例复发,72%的治愈率,4%的复发率;对照组有27例治愈,23例未愈,6例复发,54%的治愈率,12%的复发率。对照组的治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明显,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所示:

    3 讨 论

    霉菌性阴道炎(VVC)是由白色念珠菌的大量繁殖而导致女性阴道内的炎性病变。白色念珠菌多存在于女性阴道内,身体健康时无任何症状,只有在自身抵抗力下降时才导致念珠菌发病[1];妇科检查一般可见外阴及阴道黏膜红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