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24283
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720KB,1页)。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妊娠晚期妇女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分析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四项均为凝固法,用德国TECO半自动血凝仪测定45例正常育龄女性和85例妊娠晚期妇女血浆凝血功能,试剂用上海太阳公司产品。结果 妊娠晚期妇女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FI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检测其凝血功能可以帮助预防或早期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关键词】妊娠晚期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

    【中图分类号】R71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1

    妊娠是一种生理过程,妊娠晚期妇女体内凝血、抗凝和纤溶功能均发生明显变化,血液中凝血酶、凝血因子和FIB含量增加,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哦,血液呈现高凝状态,这一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易导致产科DIC的发生[1]。而PT、TT、APTT、FIB四项凝血指标是判断出血性疾病类型的主要诊断指标,及时对临产孕妇血浆PT、APTT、TT、FIB测定,动态监测其变化对预防和早期治疗DIC和异常出血发生是有必要的,为了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对85例妊娠晚期妇女及45例健康正常妇女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检测对象

    实验组 本院2009年6月—2010年1月本院妇产科住院正常待产孕妇85例,身体健康,无其他疾病,年龄21-36岁。对照组45例均为本院健康体检未孕的育龄妇女,年龄18-37岁,无肝、胆、心肾及血液系统疾病,抽血前一周内未服用任何药物。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与处理

    标本采集与处理 采集空腹静脉血,用0.109mmol/L枸缘酸钠溶液1:9抗凝,3000r/min,采血后2小时之内测定完毕。

    1.2.2 测定方法

    四项测定均为凝固法,仪器使用德国TECO半自动血凝仪,试剂用上海太阳公司产品。

    1.2.3 统计学处理

    检验结果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统计处理用t检验以P值<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表示,实验组的PT、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I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TT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讨论

    PT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一个过筛实验,PT是反应血浆中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水平,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常用的筛选实验[2]。PT明显缩短提示血液呈高凝状态倾向。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常用的筛选实验。实验组APTT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临产孕妇体内内源性系统凝血因子活性增强,机体处于高凝状态。FIB在血小板聚集中起重要作用,在血小板被激活时,容易形成血栓,实验组FIB高于对照组,是反映临床孕妇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的指标。TT的测定主要反映凝血途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纤维蛋白异常,以及发生纤溶和抗凝物的情况[3]。而TT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个体之间缺少不同的凝血因子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孕妇晚期血液呈凝固性增高的倾向。从本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妊娠晚期妇女的PT、APTT均缩短,FIB含量增高,提示血液呈高凝状态,与报道相符,这些变化可能是为了适应产后机能快速而有效地止血而产生的代偿性措施,但不会在外周血管内引起血栓形成。因在生理情况下,胎盘的功能类似一种滤过器,将各种促凝因素过滤,产后,当胎盘被取出后,血液凝固性增高居优势,就容易发生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或当发生某些产科并发症时,特别容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另外,妊娠晚期下腔静脉受压迫而血流淤滞,致激活的凝血因子不能很快被稀释运走,容易造成血栓[4]。所以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可防止异常出血和DIC的发生,可为临床观察产科意外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并可作为病情变化的简单易行的监测指标和指导治疗,在临床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20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