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24456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与门冬胰岛素30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378KB,2页)。

     【摘要】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与门冬胰岛素三餐前注射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瑞格列奈)治疗组(A组,30例)与门冬胰岛素治疗组(B组,30例),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观察治疗期间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3个月治疗,两组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其中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组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及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注射均能有效的控制血糖,且甘精胰岛素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低。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口服降糖药门冬胰岛素30

    【中图分类号】R45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日渐提前。目前,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已将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提到很重要的位置。因为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帮助患者解除高糖毒性,并能帮助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早期持续的良好血糖控制,可带来良好的远期记忆效应,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及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三餐前注射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达标安全率,现报道如下。

    2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组(A组,30例,男14,女16,年龄36-62岁,平均46.5岁)和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注射组(B组,男18,女12,年龄40-65岁,平均48.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专家委员会糖尿病诊断标准,以空腹BS≥9.8mmol/L,和(或)餐后2h血糖(2hPG)≥15.6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9.0%为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症、恶性肿瘤、严重感染、1型糖尿病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所有患者此前均未使用任何降糖药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空腹抽取静脉血,分别检测FPG、2hPG及HbA1C,治疗3个月后重新检测上述指标。

    (3)治疗方法

    A组患者采用睡前(10pm)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长秀霖,甘李药业)及三餐前15分钟口服瑞格列奈(诺和龙,诺和诺德公司),B组患者采用3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丹麦诺和诺德公司),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每日活动量相对固定,严格糖尿病饮食。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为8U,门冬胰岛素30起始剂量为0.5U/Kg,每日监测空腹及三餐饭后2h血糖,以FPG﹤6.0mmol/L,2hPG﹤8.0mmol/L为控制目标,根据血糖结果调整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及瑞格列奈的剂量,持续应用3个月。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l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比较

    经过3个月的治疗,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组及门冬胰岛素30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各指标下降程度(治疗效果)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2 两组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低血糖事件标准:低血糖症状;末梢血糖<3.9mmol/L,无论有无症状均定义为低血糖事件。其中A组低血糖发生率为4.5%,B组低血糖发生率为9.6%,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门冬胰岛素组(P<0.05)。

    4 讨论

    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基本环节。UKPDS研究显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约为正常人的50%,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将进行性下降。而当β细胞功能异常导致血糖难以维持在正常水平时,血糖即升高,而长期的高血糖又可直接损失β细胞,形成恶性循环[1]。因此,对严重高血糖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高血糖,解除“高糖毒性”,逆转糖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损害,已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趋势[2]。

    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包括多种,如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CSII)或三短一中或三短一长强化治疗,但该种方法因费用昂贵或注射注射次数太多让患者依从性较差。而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注射或甘精胰岛素睡前注射更容易让患者接受,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此两种方法都能有良好的降糖效果,且这两种方法的低血糖发生风险都较低,因为门冬胰岛素30中有30%是超短效的门冬胰岛素,皮下吸收快,且更符合人体生理的胰岛素分泌模式,起效快,体内蓄积少,减少了其低血糖的发生率。而使用甘精胰岛素睡前一次注射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方法让患者更容易接受,且因甘精胰岛素进入人体后没有明显的峰值,其没有明显的分值,作用时间可持续24h,提供了相当恒定的基础胰岛素供应,控制血糖平稳,低血糖发生率较低[3],依从性好,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2型糖尿病早期,高血糖使胰岛β细胞处于“葡萄糖失敏感阶段”,且这种损害是可逆的,有研究显示,给予初诊断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降糖效果确切,而且使患者的β细胞功能显著改善,部分患者在停用胰岛素治疗后仅通过饮食和运动就能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4]。因此,对于严重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使用胰岛素降糖,解除高糖毒性,帮助胰岛功能恢复。而我们所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及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注射的方法,降糖效果均很显著,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尤其是使用甘精胰岛素者,此方法在临床中应得到广泛推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7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