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 2010年第9期
编号:12019938
“治未病”-养生之道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0年第9期
     【摘要】治未病不仅是表明“早诊断,早治疗”,而且还包括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传、病盛防危、新愈防复等方面。这理论在中医养生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因此要把这一中医特色发扬和传承。

    【关键词】治未病养生

    【中图分类号】R15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1

    1 治未病的含义

    “治未病”是我国中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较早见于《黄帝内经》。书中有三处明确提出“治未病”概念。一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论述:“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1]。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为喻,把未病先防的思想提到战略高度,为养生学说建立了理论基础。二是《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要求医者在掌握疾病转变规律上密切注意病情洞察其演变趋势,早遏其路,化解病邪,争取病变的良好转机。三是《灵枢·逆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也说明在疾病发作前或未发展时,把握时机,予以治疗,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难经》:“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日治未病焉。”阐明见病防变的观点。唐代“药王”孙思邈, 令医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 论证“治未病”与养生的直接关系,创建了一套养生益寿的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1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