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22246
血浆B型脑钠钛水平与心肌梗死预后的临床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435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后3周血浆B型脑钠钛(BNP)水平对心肌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出100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访期内有无心源性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检测梗死后3周血浆BNP浓度,多变量回归分析BNP对心肌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较存活组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BNP是预测心肌梗死后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心肌梗死后3周血浆BNP水平对心肌梗死预后有重要预测价值。

    【关键词】B型脑钠钛 心肌梗死 预后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02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坏死的一种严重疾病,其发病率高,预后差,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早期预测高危心肌梗死患者对心肌梗死预后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1-2]BNP在心肌梗死后有较明显增高,其与心肌梗死的预后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检测心肌梗死后3周血浆BNP水平,旨在进一步探讨BNP对心肌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100例在本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诊断符合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1]:持续性胸痛,典型心电图动态改变,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动态变化。其中前壁心梗53例,下壁心梗47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45-80岁,平均65±17.3。所有患者入院时排除陈旧性心肌梗死、严重的瓣膜性心脏病、扩张型和肥厚性心肌病、恶性肿瘤、已知的血栓性疾病、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肝素、阿司匹林、波立维、硝酸酯类、阿托伐他汀、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保守治疗。随访3-9个月,平均5个月,根据随访期内有无心源性死亡,分为死亡组14例和存活组86例。在患者心肌梗死后3周抽取肘静脉血,应用美国BIOSITE公司TriageBNP诊断仪,采用荧光免疫法定量检测血浆BNP浓度,正常参考值为0-100pg /ml,超过100pg/m l为异常,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由专业技师用美国惠普( H P ) 7500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按面积长轴法测定左室射血分数,每人测量2次,取平均值。

    1.3 统计学方法

    资料分析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BNP对心肌梗死预后的预测用多变量回归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肌梗死存活组与死亡组一般资料

    心肌梗死死亡组与存活组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方面无明显差异,死亡组心衰史比率(28%vs.13%)、BNP浓度[(284±46.3)pg/ml vs. (284±46.3) pg/ml]高于存活组,LVEF值(44±8%vs.52±13)低于存活组。一般资料见表1。

    2.2 多变量回归分析

    以心源性死亡为因变量,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心衰史、BNP、LVEF为自变量进行多变量回归分析,左室射血分数(RR:0.783,95% CI为0.674~0.981,P=0.005),BNP(RR:1.904,95% CI为1.604~3.981,P=0.014)是预测心源性死亡的有效指标。[2]

    3 讨论

    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由日本学者Sudoh等在1988年首先从猪脑分离出来的,是一种由32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多肽类神经激素,多在左心室中合成和分泌[3],室壁张力和容量负荷的增加是刺激BNP合成和释放的主要因素[4],心肌缺血亦是BNP释放的重要刺激因子[5]。Asada等发现多巴胺诱发的心肌缺血使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6],BNP释放后通过与钠肽受体(NPR—A)作用,产生利尿、排钠、降血压、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抑制肾素和醛固酮分泌等效应,从而平衡并维持机体水盐代谢和血压稳定。Bassan等[7]发现BNP在冠心病患者胸痛发生后2h内出现显著升高,而运动平板试验阳性人群在试验后即刻出现BNP升高,在1h左右恢复正常。在本文中,死亡组与存活组BNP都有不同程度增高,这进一步证实心肌缺血可刺激了BNP的分泌。BNP在死亡组高于存活组,这与死亡组心衰史比率高,射血分数低,心室容量负荷大有关。

    心肌梗死后BNP的分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主要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在心梗后20小时左右,第二个时期大约在心梗后15天;第二个时期能更好的反应心梗后心肌重构的程度,但在不同患者有较大差异,临床选取标本难度较大;BNP在心梗后3周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对临床研究更有意义[8]。本文选取心肌梗死后3周血浆BNP作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好成果。

    研究表明BNP可以作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远死亡及心肌梗死发生的预测指标, Ndrepepa等[9]对52例心绞痛患者进行基础NT—proBNP测定随访3.6年,发现基础血浆NT—proBNP升高死亡率远高于较低者,NT—proBNP对冠心病患死亡事件存在预见性;Bibbinso—Domingo等[10]得出类似结果。而Wang等[11]发现在BNP低于用于诊断心衰的常用阈值(100pg/m1)的普通人群中,BNP仍然可以作为心血管事件发病死亡率的有力预测因子。本研究中,以心源性死亡为因变量,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心衰史、BNP、LVEF为自变量进行多变量回归分析,证实了心肌梗死后3周血浆BNP水平对心肌梗死的预后有重要预测价值,并且其预测性超过左室射血分数。在本文中,死亡组心衰史比率高于存活组,说明BNP既与心肌坏死时左室功能状态相关,还可预测将来心衰的发生。

    综上所述,心肌梗死后3周血浆BNP水平与心肌梗死预后密切相关,是预测将来发生心源性死亡的简单有效指标,对帅选高危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有重要临床价值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3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