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22242
菊花液冷湿敷对贝伐单抗所致痤疮样皮疹的护理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619KB,2页)。

     【摘要】目的 探讨菊花液冷湿敷对同步放化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贝伐单抗所致特有皮肤痤疮样皮疹反应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42例同步放化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贝伐单抗患者按随机单盲分为:观察组23例,用10g/100ml浓度的菊花水煎液,按皮疹反应给予每日2-5次冷湿敷,1级每日2次,2级每日3次,3级每日5次。1周为一疗程,同时给予皮肤保护性护理;对照组19例给予温水湿敷,其余护理方法同观察组。观察干预后3d、7d两组皮疹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皮疹消退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疹消退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菊花液冷湿敷处理同步放化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贝伐单抗所致特有痤疮样皮疹疗效确切,安全经济,值得推广。

    【关键词】菊花液冷湿敷 贝伐单抗 痤疮样皮疹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02

    冷湿敷是一较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为冷疗法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利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体表皮肤,达到局部和全身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1]。在中医亦作为皮肤病治疗的常用措施之一[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为分子靶向治疗的一类重要药物,贝伐单抗即属于EGFRIs中的IgG1类单克隆抗体,是目前广泛用于结直肠癌、头颈部鳞癌等实体瘤治疗的一种主要靶向药物,临床应用中普遍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不良反应,主要为痤疮样皮疹[3]。国内外研究显示,皮疹的出现一方面是治疗获益的信号,另一方面也干扰正常治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使治疗中断[4]。本研究通过前瞻性对比研究,探讨传统中药菊花液冷湿敷处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贝伐单抗所致皮疹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更好地处理EGFRIs类所致皮肤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支持患者完成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5年7月至2010年5月在我病区首诊治疗的鼻咽癌以及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癌患者共42例,其中男31例,女11例。治疗前做知情告知,自愿合作并签署知情治疗同意书。纳入标准:年龄≥18岁;病理活检证实为鼻咽癌Ⅱ-Ⅲ型(UICC分期)[5]或其他头颈部鳞癌;KPS评分[5]≥80分;预计生存期≥6个月。排除标准:入组前30d内参加过药物临床试验;有>1级的外周神经病变或皮肤过敏反应史;有严重心肺疾病史或糖尿病。

    1.2 方法

    1.2.1 分组

    42例均按照纳入时间,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设计,患者不知试验组别,按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 同步放化疗及靶向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同步放化疗及靶向治疗。放疗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根据肿瘤情况,分别给出肿瘤区、临床靶区1、临床靶区2及颈部淋巴结剂量;各部位均为1次/d,5d/周,共5-7周。化疗为同期单药顺铂。顺铂为80mg/(m2.d),3周为1疗程,放疗结束化疗即结束。靶向治疗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贝伐单抗,首次剂量400mg/m2,静脉滴入2h,以后250mg/m2,静脉滴入1h以上,每周1次,共7-8周,于放疗前1d首次使用。预处理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贝伐单抗给药前肌内注射苯海拉明20mg;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贝伐单抗每瓶50ml/100mg,静脉滴入输注速度从30ml/h开始,每10min增加10ml,30min后如无过敏反应出现便可调整至所需速度,同时予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1.2.3 配制方法

    菊花水煎液的配制方法由责任护士根据药师及中医医师的指导,将菊花100g加水1000ml常规文火煎沸10min,过滤装瓶冷却后放入 0℃冰箱备用。

    1.2.4 皮疹的护理

    由经过培训的责任护士施行,将菊花液温度调试好在(2±2)℃。(1)观察组在患者面颈或前胸后背等出现皮肤发红、瘙痒或直接出现痤疮样皮疹时,即给予10g/100ml浓度的菊花水煎液冷湿敷皮肤患处,每次10-20min,每日2-5次。冷湿敷次数根据患者皮肤反应级别确定,1级每日2次,2级每日3次,3级每日5次。每日两次者分别于9:00、21:00进行;每日3次者15:00增加1次;每日5次者除9:00和21:00外,分别于中午12:00和18:00各增加1次。1周为1疗程。痤疮样皮疹较重者,同时给予克林霉素软膏外擦患部。涂擦方法:菊花液冷湿敷结束1-2min后,给予克林霉素软膏0.01-0.02g/次用棉签均匀外擦痤疮样皮疹处,每日2-3次,分别于9:00和21:00进行外擦,严重者15:00增加1次,直至感染消退。冷湿敷间歇期出现皮肤干裂感,予以清鱼肝油外擦以润肤保护。同时指导患者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搔抓、撕脱皮肤。(2)对照组湿敷采用(2±2)℃的生理盐水,其余护理方法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6]

    1.3.1 皮肤反应观察指标分为0-5级。0级:无症状。1级:轻度或局部瘙痒或痒感;可出现斑疹、丘疹或红斑但无相关症状;出现痤疮样皮疹但无需治疗;有轻度或局部的色素沉着;指甲改变表现为变色、凹甲、孔蚀;可出现稀疏或斑片状脱发。2级:颜面潮红,强烈或广泛的瘙痒(痒感);出现斑疹、丘疹或红斑,伴有瘙痒或其他症状,局部脱皮;出现的痤疮样皮疹需治疗;有显著或全身的色素沉着;指甲部分或完全缺失,甲床疼痛;可出现毛发完全脱落。3级:瘙痒(痒感)强烈或广泛并影响日常生活;有重度、全身性红皮症、斑疹、丘疹或疱疹,>50%体表面积脱皮;痤疮样皮疹伴疼痛、毁容、溃疡或脱皮;指甲改变致影响日常生活。4级:出现全身性剥脱性、溃疡性、大疱性皮炎。5级:皮疹或痤疮样皮疹致病死。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实施评定,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7d进行评定。

    1.3.2 疗效评定标准[7]

    痊愈:皮疹完全消退,痒感消失;显效:皮疹消退60%以上,痒感明显减轻;有效:皮疹消退20%-60%,痒感减轻;无效:皮疹消退不足20%或加重,痒感同前或加剧。本研究中将显效和有效合并为显效。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实施,分别于干预3d、7d后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 结果

    (1)两组患者干预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表1)

    (2)两组患者干预3d、7d后临床疗效比较(表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1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