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22194
116例药品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621KB,1页)。

     【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医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9年收集上报的116例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涉及范围较广,且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居发生率前3位的是抗微生物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及心脑血管系统药物。结论 监测药品不良反应,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促进合理用药及保障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

    【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01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已成为促进合理用药、保护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定期分析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有利于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现将我院2009年收集上报的116例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8年我院各科室上报的ADR有效报告116例,按患者自然情况、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用药情况,ADR所致器官损害,ADR的因果关系评价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1)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116例患者中,男性49例(42.2%),女性67例(57.8%)。年龄最小的13个月,最大的67岁,其中0-15岁12例,16-30岁25例,31-45岁41例,46-60岁23例,大于60岁15例。

    (2)用药情况与ADR的关系

    合并用药86例(74.1%),单独用药30例25.9%),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位居榜首,为76例(65.5%),肌内注射35例(30.1%),口服给药15例(12.9%)。

    (3)与ADR有关的药物分布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及其构成比见表1。

    (4)ADR临床表现:见表2。

    (5)ADR的因果关系评价及转归:根据我国ADR监测中心的判断标准进行评价:肯定26例,很可能71例,可能11例,怀疑8例。ADR的转归:治愈82例,好转34例,所有病例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ADR症状均得到控制,无后遗症及死亡发生。

    3 讨论

    (1)合并用药和给药途径:116例ADR中合并用药占74.1%,用药品种增多,势必会增加ADR发生率。据统计,当联合用5种以下药物时,ADR发生率为4.2%,而联合使用20种以上药物时,ADR发生率可升为45%,建议临床减少不必要的合并用药。在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引起的ADR远远高于其他给药途径。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人体循环,且产生ADR的成因较多,如内毒素、pH值、微粒、渗透压、给药速度等。因此,护士给药时注意进行正确的操作,避免因药液配伍不当、浓度高、配制的液体放置时间过久、滴注速度快等引起不良事件,同时应加强临床监护。另外,应尽量选择口服给药,只有在口服无效的情况下采用静脉给药方式。

    (2)抗感染药物占各类药物的首位,占所有ADR的38.8%,这与抗感染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使ADR发生率增多有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21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