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20128
编号:13747254
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患者血小板变化的临床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日 卜春风 周正武 韩圣瑾
第1页

    参见附件。

     注:上表中t值及P值均是术后1d、3d、7d、14d、1月与术前的比较,术前与术后1d及与术后1月PLT计数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3d、7d、14dPLT计数明显高于术前,P<0.01。

    3 讨 论

    正常生理状况下脾脏内储存的血小板占全身血液中血小板总量的三分之一,同时血小板经过正常生存周期后亦在脾脏内清除,脾脏切除后血小板失去滞留及破坏场所,周围血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在几个小时内即可升高,有研究表明,通常行脾切除术后2—3天即可见有血小板增高,并常在7—14天内达到最高峰,呈上升、下降波动期,以后又逐渐下降,约在术后1—2个月内恢复正常[3],有的甚至更长,机体适应后,无下降至正常后出现血小板反弹病例。

    本研究结果显示脾破裂术后患者血小板呈现上升—下降趋势,在术后3d可出现增高趋势,而在7d—14d左右可达到高峰,在术后一个月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研究表明血小板切除后常见的并发症即静脉血栓形成[4],静脉血栓形成的三要素:凝血功能亢进血流停滞和静脉壁损伤,脾切除术后血栓发生率为5%—10%[5]。由于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症患病率高,自然会有人将它也视为影响血栓形成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升高是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