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20128
编号:13747410
浅谈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心理干预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28
     【摘要】 冠心病患者的情绪状态对于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意义重大。现实中,冠心病患者明显存在着长期紧焦虑抑郁、心理应激强烈、治疗信心不足等不良情绪,这些负性情绪严重影响着冠心病患者的正常治疗和康复。因此,针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充分的心理干预,较多的给与患者良性刺激,帮助其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已经成为当前医务人员应当及时采取的有效辅助治疗对策。

    【关键词】 冠心病;心理干预;措施探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37-02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尤其多发生于40至50岁的成年人群中,致死率较高,已经居于心血管疾病的首位。冠心病病程长、具有终身性,对患者的心理困扰多、发病原因涉及到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因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往往会使得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针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的心理干预措施研究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1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危险因素探析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在2004年8月的年会上,明确将心理压力作为引发严重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当患者被查明患有冠心病之后,其心理、情绪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往往以危险的负性情绪增加为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