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炎和脑病 > 脑瘫
编号:13735817
肌肉起止点药物注射在痉挛性小儿脑瘫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3
     【关键词】痉挛性小儿脑瘫;肌肉起止点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小儿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可分为痉挛型、强直型、弛缓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等几种类型,其中痉挛型占全部病人的2/3。

    肌肉起止点药物注射疗法,是以解剖学基本理论为指导,采用无菌注射方式,将药物注入肌肉起止点,使药物持续刺激肌肉起止点,同时发挥药物的药理作用,以调节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从而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纠正异常姿势,改善患儿的各项功能,促进患儿的正常运动发育,是一种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它作为解剖学与药理学的结合体,在小儿痉挛型脑瘫的康复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协同治疗作用。

    1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特点

    痉挛型小儿脑瘫病变波及锥体束系统,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上肢常表现为肘关节屈曲内收,腕关节屈曲握拳;下肢内收肌张力增高,大腿外展困难,立位尖足,剪刀步态,跟健挛缩等。临床检查见椎体束征:①腱反射亢进、踝阵挛、折刀现象阳性、巴氏征阳性。②抗重力肌(伸肌)与屈肌均痉挛,主动肌与拮抗肌间的相反抑制障碍,表现在远位关节的相反抑制过剩,近位端则缺如,表现出临床上的特殊姿势:

    1.1痉挛型四肢瘫与双瘫

    1.1.1剪刀步态、尖足由于这类患儿立位时躯干前屈和髋关节的屈曲、内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