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20138
编号:13721496
肛肠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焦虑情绪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8
     【摘要】目的探讨肛肠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肛肠术后患者76例,在围手术期给与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术后针对可能发生的尿潴留、便秘、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及换药,进行充分的术后护理,综合测评焦虑情况。结果除1例术后出现重度焦虑外,其他患者评分均低于59分为轻度焦虑,恢复良好出院。结论肛肠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

    【关键词】肛肠;围手术期;焦虑;护理

    肛肠疾病即指肛管、直肠、结肠范围的疾患。近年来,肛肠方面的疾病也越来越多。由于肛肠科属于敏感部位,患者常常不好意思进行治疗,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发展到最后才选择来医院就诊,往往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才能彻底康复,然而由于此部位的隐私性,使患者产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和手术后的护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对配合手术治疗的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肛肠手术患者76例,男49例,女27例;年龄20-65岁,平均36.4岁。疾病分型:痔疮33例,肛周脓肿20例,肛瘘12例,肛裂11例。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情况等方面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手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并根据不同患者给与相应例护理,做好术前肠道准备;术后针对可能发生的尿潴留、便秘、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及换药,进行充分的术后护理以及出院指导。

    1.3研究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1]进行评定,标准分的分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分别于术前、术后24h、术后3天进行测评。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除1例术后出现重度焦虑外,其他患者评分均低于59分为轻度焦虑,恢复良好出院。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肛肠病患者患病部位的特殊性,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病痛的折磨,思想顾虑较多,常常心理负担较重,普遍存在焦虑、恐惧心理,如果患者心中怀有如恐惧、焦虑、痛苦、等情绪,对手术后的康复有较大危害,所以一定要做好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心理治疗占有重要地位并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术前心理干预主要是耐心向患者普及肛肠疾病方面的知识,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让患者对肛肠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护士通过心理安慰减轻较焦虑、不安的情绪。

    3.1.2在护理过程中,女性患者陪同医生做好查体,保护患者隐私,常规手术区备皮,清洗会阴,术前进低渣饮食,术前晚禁饮食,术日晨清洁灌肠,做好肠道准备,及时提供患者需要的信息资料,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对手术、护理等有关的知识要耐心讲解,可以较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心理负担,帮助手术顺利完成,还能促进术后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会使患者对于医院对于护理人员产生好感,患者传播积极乐观的态度,充分调动护理对象对自身健康的积极性。

    3.2术后护理

    3.2.1尿潴留积极护理肛肠患者因采用腰麻、骶麻或硬膜外麻醉,内脏神经受阻滞,膀胱逼尿肌处于暂时性麻醉状态,排尿反射受抑制。术后处于麻醉不完全,括约肌不能充分放松,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是引起尿潴留的主要因素。还有部分患者由于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恐惧,使膀胱紧张度和感受性降低,甚至造成神经麻痹,膀胱的排尿反射功能消失,导致致术后尿潴留。有研究表明通过对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患者护理措施的实施,能有效消除或减少尿潴留的发生[2]。我科根据患者手术需要,术前留置尿管,在麻醉后操作后进行,避免患者疼痛。术后患者由于疼痛刺激,肛门收缩,引起排尿困难,患者护理人员嘱其放松紧张情绪,告知手术非常成功,一旦有尿意应及时排尿,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如果出现尿潴留,需要导尿,同样会产生疼痛,排尿后要面对拔除尿管,仍然会出现排尿困难,鼓励患者自行排尿,信心。我们采用诱导排尿法:取水一盆放置床旁,患者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产生尿意,促使排尿;或配合按摩法,取毛巾用热水浸湿后热敷患者小腹部,保持其温热度30-40℃,直至解除尿道括约肌痉挛;对于部分患者采用温水或中药坐浴,可解除肛门括约肌痉挛以利排尿。

    3.2.2排便、饮食护理术后6h内禁饮食,先进食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多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香蕉、红薯、荠菜、木耳等,多饮蜂蜜水;不食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部分患者术后又害怕排便引起疼痛,不吃饭或少吃饭,告知他们进食可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排便,食用肉类、高蛋白饮食可促进创面愈合。第一次排便可能会有疼痛,用力从大到小,尽可能自行排出肛门填塞物。焦虑和抑郁是便秘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焦虑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导致排便对肛管直肠矛盾运动,抑郁时肠蠕动呈抑制状态[3],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和相关知识宣教。

    3.3疼痛护理肛肠术后患者疼痛剧烈,护士向患者解释术后疼痛只是暂时,鼓励患者及时准确表达疼痛部位、强弱、性质,准确评估疼痛程度和性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或选择有效的镇痛措施减轻患者疼痛,有效的疼痛控制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创口愈合。

    3.4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及换药一般术后24h,将伤口内填充的凡士林纱布取出,排便后用中药坐浴熏洗,常规每日1次换药,纱条要放到伤口深处,避免填塞太紧肉芽组织不能由深部向外生长,结扎线待其自行脱落,不要牵拉,避免出血。切口感染时填充的凡士林纱布常有脓液,切口不愈,不见肉芽组织生长,此时应加强换药及坐浴次数,直至伤口完全愈合。由于创面存在术后排便时,大便表面带血,但出现小腹胀痛,大便出血量覆盖大便,应及时告知医生,采取填塞压迫、结扎、电凝等止血方法。

    3.5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发放手册,宣教,出院后电话回访,在饮食上经常饮用蜂蜜水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按时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用手掌贴紧皮肤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不宜长期久坐和久站的生活习惯,才能得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避免肛肠疾病再次发生。

    肛肠科属于敏感部位,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心理负担沉重,如果患者心中怀有恐惧、焦虑、悲伤、痛苦等情绪进行治疗,将对术后的康复带来极大危害,因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有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刘晓红.护理心理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108-209;266-268.

    [2]武玉娟,石玉兰,冯江雪,等.肛肠病术后并发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健康教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47-48.

    [3]吕丽敏,赵若华.老年性便秘的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l,9(2C):543-545., http://www.100md.com(田琪 夏丽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