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2014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707196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52例治疗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廉迎冬
第1页

    参见附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TX-*3〗±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观察指标

    2 结 果

    2.1 52例患者中,有腹部手术史者23例,达44.2%,合并易栓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各10例,达19.2%,误诊为肠梗阻27例,达51.9%,急性胰腺炎13例,达25.0%,下消化道出血2例,达5.6%,肠易激综合征2例,达5.6%,肠套叠1例,达2.8%,肠扭转1例,达2.8%,消化道穿孔1例,达2.8%,随后均行肠系膜上静脉CTV检查确诊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其他13例未发生误诊。

    2.2 52例患者中,49例D-二聚体检查有不同程度升高,高达94.2%。腹部彩超检查52例,显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1例,诊断率为40.3%。肠系膜上静脉CTV检查52例,均诊断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率为100%,提示肠系膜上静脉CTV在ASMVT患者中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2.3 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患者两组间入院时心率、白细胞计数水平的比较 见表1。

    通过表1发现手术治疗组与非手术治疗组患者心率、白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5),提示如果患者出现心率明显加快、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说明病情较为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及时手术治疗。

    2.4 36例ASMVT患者入院时心电图检查均无提示心肌缺血、坏死,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患者两组间入院时血清CK、CK-MB、磷升高例数的比较见表2。

    通过表1发现手术治疗组与非手术治疗组患者心率、白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5),提示如果患者出现心率明显加快、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说明病情较为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及时手术治疗。

    2.4 36例ASMVT患者入院时心电图检查均无提示心肌缺血、坏死,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患者两组间入院时血清CK、CK-MB、磷升高例数的比较见表2。

    通过表3发现非手术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患者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ASMVT确诊后,在肠缺血尚未导致透壁性肠坏死和肠穿孔时,应首选非手术治疗。

    3 讨 论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肠缺血性疾病,发病率很低,但病死率较高。MVT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MVT有症状,病程不超过4周;而症状超过4周且没有肠坏死,或经腹部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的,称为慢性MVT。本组52例均属于急性MVT。其病因复杂,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是指同其他任何疾病或发病因素无关而自发的,即特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原发性原因不明,有研究表明与缺乏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Ⅲ、肝素辅助因子、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有关[3]。对于存在已知易患因素的MVT,称为继发性MVT。原因主要有三大类:直接损伤,局部静脉充血或瘀血,高凝状态。具体包括腹部手术史、易栓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切除、脾亢、肿瘤、感染、创伤、胰腺炎、蛋白C和S缺乏、长期口服避孕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高凝状态等。国外文献报道中,腹部手术史、血液高凝状态、既往静脉血栓史等被列为前3位[4],脾切除术是腹部手术史中导致MVT的最普遍原因[5],本组有9例因肝硬化门脉高压行脾切除术及1例行先天性脾肿大切除术证明了这一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