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肠梗阻
编号:13746519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96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9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肠梗阻;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295-02

    肠梗阻是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和胆道急病,居第三位。随着对肠梗阻病理生理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治疗结果明显改观,但病情严重者,如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率仍相当高。肠梗阻的处理,特别是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处理,仍然是临床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在肠梗阻的处理中,医师的临床经验仍然是最重要。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肠梗阻患者96例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6例肠梗阻患者中,男62例,女34例。最小年龄5个月,最大年龄68岁,平均(40.5±2.8)岁;病程最短2 d,病程最长6 d,平均病程(3.5±1.2)d。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2.1 分型辨证论治

    2.1.1肠腑血瘀型 症见痛重于胀,痛有定处,胀无休止,拒按或可触及痛性包块,舌紫暗,苔淡黄,脉沉涩;治宜桃红承气汤治之,处方:桃仁15g,当归20g,赤芍20 g,厚朴25 g,红花15 g,大黄(后下)15 g,既往有腹部手术史且有上述症状者宜用肠粘连缓解汤,处方:厚朴25,木香15 g,乌药15 g,桃仁15 g,炒莱菔子20 g,芒硝(冲服)10 g,,2.1.2 肠腑热结型 症见腹痛拒按,腹胀痞满,面色红,手足心热,口渴唇燥,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洪数。治宜泻热通下,选用大承气汤,处方:大黄(后下)20 g,芒硝(冲服)15 g,厚朴30 g,枳壳25 g,炒莱菔子30 g,桃仁15 g,赤芍25 g。

    2.1.3 肠腹气滞型 症见胀重于痛,痛无定处,气聚通则见形、气散则无迹、气逆上则呕吐,舌淡红,苔白,脉弦。治宜行气通下,方用宽胸理气汤加减。处方:全当归20 g、桃仁10 g、青皮12 g、陈皮10 g、大黄(后下)12 g、厚朴20 g、木香15 g。腹胀重者加枳壳15 g、呕吐频者加生姜12g。
, 百拇医药
    2.2 西医治疗 在禁食的同时行胃肠减压,将没剂中药煎汤600ml,过滤冷却到40℃左右,每2h从胃管灌注200ml(儿童减半),保留1h后,行胃肠减压,间隔1h后行腹部颠簸1次。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根据脱水程度、性质,每日补充生理需要量加累积损失量与额外丢失量液体,并根据电解质测定结果调整补液成分,测定CO2CP酌情补碱性液体。2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梗阻完全解除,腹痛、腹胀消失,大便通畅,立位X线透视无液气平面及肠腔胀气;有效:梗阻情况好转,腹痛、腹胀减轻,大便正常,症状缓解,立位X线透视无气液平面,仅有或无肠腔胀气;无效:梗阻不能解除或症状加重,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

    3.2 疗效观察 本组96例肠梗阻患者中,全愈82例,好转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67%。

, http://www.100md.com     4 讨论

    4.1肠梗阻治疗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梗阻的病因、性质、类型、部位、程度以及病人的全身情况来决定。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首先应给予非手术治疗,纠正肠梗阻带来的全身性生理紊乱,改善病人一般情况。对需要手术治疗的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术前准备措施。

    4.2许多病人术前患有慢性便秘,但这一因素经常被病人和医护人员忽视。术后肠功能恢复过程中,肠内容物的水分大量吸收,加上肠道动力障碍,干结的大便堵塞肠道,容易出现肠梗阻症状。对这类患者采用灌肠,导泻,促进肠蠕动等措施,肠梗阻多可缓解。

    4.3祖国医学称肠梗阻为“关格”,病理机制主要是肠腔积液较多,又因多数病人年老体弱,病程较长,多有正气亏虚,正虚邪实;加之部分患者手术创伤产生瘀血阻于经络脏腑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脾气虚弱,胃肠功能失和,进而气血不足,气血不畅,产生梗阻表现,不通即痛,呕吐、便闭。西医认为肠梗阻病理变化为肠腔内膨胀、积气积液,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同时肠壁充血水肿,静脉血流受阻,产生血运障碍。
, 百拇医药
    4.4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此次研究发现,用石蜡油和生菜油胃管注入、或番泻叶泡水胃管注入的疗效相对较差,而胃管内注入宽肠理气汤组的疗效要高得多。宽肠理气汤方中党参、甘草、黄芪补中益气,茯苓、白术补中健脾、和中化饮,厚朴可宽中理气,延胡索、白芍、桃仁、赤芍活血行瘀,促进吸收,润肠通便;青皮、陈皮行气破滞,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大黄、芒硝、莱菔子攻积导滞。现代药学研究表明大黄含大黄素及大黄鞣酸,大黄素能改善肠收缩,使分泌增加,致肠内容物易于排出;芒硝含硫酸钠,不易吸收,形成高滲盐溶液使肠道水分增加,刺激肠蠕动、排便;广香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且有促进肠蠕动功效。诸药伍用,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调补气血,补益脾胃,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兼通腑气;诸药合用能促进胃肠平滑肌的蠕动,并改善胃肠壁的血液循环,降低胃肠道微血管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促使坏死组织排出,抑制肠道细菌易位和肠道中内毒素的吸收,清除氧自由基,拮抗系统炎症反应,有利于胃肠道炎症减轻,消退,改善胃肠功能,有利于肠梗阻的治疗。, 百拇医药(魏青菊 汪晓丽)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