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肠梗阻
编号:13745170
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0
     【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病人非手术治疗的病情观察要点与护理效果。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的拟行非手术治疗的90例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0例拟行非手术治疗的病人治疗过程中转手术治疗18例,余72例经非手术治疗2-8天后,症状缓解,康复出院。结论:积极有效的治疗、严密的病情观察、精心的护理,有效的胃肠减压等是确保肠梗阻病人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症状完全解除而免于手术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护理;胃肠减压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97-01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称为肠梗阻,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1]。依据肠壁血运有无障碍分为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两类[2],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之分。一般单纯性肠梗阻的病人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此法需要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共收治肠梗阻病人120例,其中30例入院后即行手术治疗,90拟行非手术治疗,现就非手术治疗肠梗阻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本组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15~78岁,平均40.5岁,经病史,体查,腹部平片、钡灌肠、B超检查等确诊为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部分病人有呕吐症状,其中50例病人有腹部手术史。90例病人入院后均采取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治疗措施,部分病人还采用了低压灌肠、胃管内注药等中西医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18例症状加重转手术治疗,其余72例梗阻解除、症状完全缓解,时间最长者为8天,最短者为2天,平均4.5天。.

    2 病情观察

    2.1 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的变化 ①评估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温湿度、末梢循环及是否有口渴等情况;②监测体温、脉博、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尿量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处理;③观察呕吐物或胃肠减压液的性质、颜色和量并准确记录,警惕应激性溃疡出血、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 百拇医药
    2.2 严密观察腹部情况的变化包括 ①腹痛、腹胀的诱因、性质、范围、持续时间等;②有无压痛、反跳痛及腹膜刺激征;③肛门排气、排便情况及肠鸣音变化情况等;④腹部是否对称、饱胀,是否见肠形等;⑤对于病人腹痛缓解、肛门排气、排便者也要分析是真象还是假象,防止在病情判断上发生错误。下列情况可作为判断肠梗阻解除的参考资料:自觉腹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出现通畅的排便、排气、大便变稀,排便时有多量气体同时排出,排便、排气后腹胀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高调肠鸣音消失,腹部X线平片显示液平面消失;小肠内气体减少,大量气体进入结肠并排出等。

    2.3 监测血象,电解质,血气分析,肝、肾功能,血、尿淀粉酶等的变化,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4 及时准确地执行各项医嘱,密切观察各项治疗效果,尤其是低压灌肠者,应及时观察病人的排气、排便情况,防止洗肠液存积于患者肠道内加重腹胀或引发其他的并发症。胃管内注药后的30分钟内应注意腹部情况的变化,如出现腹胀、腹痛症状加重时应停止注药或减少每次注入药液量而增加注药次数。
, 百拇医药
    2.5 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以下情况提示出现绞窄性肠梗阻,应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①出现持续性剧痛或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加重;②腹胀不对称,腹围增大,腹部有局限性隆起或触痛性包块;③出现剧烈而频繁的呕吐,呕吐物、胃肠减压液或肛门排出物为血性,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④出现腹膜刺激征,肠鸣音由亢进转为减弱甚至消失,体温升高、白细胞升高、脉率快而弱;⑤病情进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且抗休克治疗无效或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者。本组有18例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因病情加重或症状反复而行手术治疗。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因腹痛病人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加之本组50例病人有手术史,更易产生恐惧感,故护理人员应予以同情、安慰与支持,主动向病人讲解肠梗阻的相关知识,介绍治疗、护理的计划及重要性,稳定病人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疼痛的护理 入院后立即给予禁食、胃肠减压以清除肠腔内的积气、积液,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有效缓解腹痛、腹胀;若病人为不完全性、痉挛性或单纯蛔虫所致的梗阻,可适当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或配合微波治疗,每日2次,每次20分钟;诊断明显后遵医嘱适当应用解痉剂;遵医嘱按时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血压平稳者给予半坐卧位。
, 百拇医药
    3.3 胃肠减压的护理 ①选择粗细适宜的胃管;②保持胃管的通畅和减压装置有效的负压,如有堵塞可用少量生理盐水低压冲洗;③妥善固定胃管以免脱出;④注意引流液的色泽、性质和引流量并正确记录;⑤每日早晚各1次给予石腊油润滑插管的鼻腔,以减少胃管对鼻粘膜的刺激;⑥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每日2次;⑦病情好转,无明显腹胀,肛门排气后可拔除胃管。

    3.4 胃管内注药的护理 ①灌注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并积极配合;②中药灌注每日2次,每次50-80ml,石腊油灌注每日4次,每次50ml左右;③药物为片剂时应碾碎并充分溶解,每次注入完毕用10-20ml温开水冲洗胃管并反折。④灌注前应抽尽胃液,灌注后应夹胃管30分钟-1小时且密切观察腹部情况的变化。

    3.5 低压灌肠的护理 ①适用于粘连性肠梗阻和粪便阻塞性肠梗阻病人;②常用溶液为生理盐水,溶液量200ml-500ml左右,温度为39-410C;③选择粗细适宜、长度为30-35cm硅胶管、插入深度以10-15cm为佳;④液面距肛门高度不超过30cm,宜控制液体流入速度,溶液流入不畅时应查找原因并处理,不可强行灌入;⑤癌性不全梗阻者可用双腔球囊导尿管代替肛管,并使用输液器控制滴数[3];⑥灌肠后嘱病人尽可能保留5-10分钟使粪便软化;⑦灌肠过程中和灌肠后密切观察腹部情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听取病人的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操作并查找原因;⑧观察并记录灌肠后肛门排气、排便情况。
, 百拇医药
    3.6 加强基础护理 由于胃肠减压及补液等原因,病人常长时间卧床,故要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每日定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发生,如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或下床走动。

    3.7 饮食护理 本组病人在腹痛、腹胀未完全缓解,肛门未排气、排便时均采取禁食,禁食期间给予胃肠外营养作为支持治疗,待梗阻症状缓解,病人开始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消失可拔除胃管,12小时后进流质,禁服易产气的甜食和牛奶,如无不适,2天后进半流质,3天后进软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4 健康指导

    4.1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含维生素丰富,少食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反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病人,少食粗纤维多和易产气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餐后忌剧烈运动。

    4.2 长期便秘者注意通过调整饮食,腹部环形按摩等方法保持大便通畅,无效者可适应口服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避免用力排便。
, 百拇医药
    4.3 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

    4.4 保持心情愉快,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4.5 加强自我监测,如出现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情况及时就诊。

    5 小结

    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等特点,而非手术治疗是大多数肠梗阻病人首先采用的方法。大部分单纯性肠梗阻的病人常通过此方法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免于手术,对需要手术的病人此法也是手术前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因此在非手术治疗期间,严密的病情与疗效观察、精心的护理、正确的健康指导是保证肠梗阻病人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郭桂芳,姚兰.外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87.

    [2]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6.

    [3] 戴文俊.癌性不全梗阻灌肠方法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1,7(1)., 百拇医药(罗妙玲)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肠道疾病 > 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