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新生儿疾病 > 新生儿硬肿症
编号:13745256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0
     【关键词】新生儿硬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31-01

    1 临床资料

    2007年10月~2010年4月收治的硬肿症患儿有42例,男孩23例,女孩19例,其中有35例为早产儿,3例足月小样儿,4例合并窒息的患儿,住院天数在7~20天,治愈38例,合并肺出血死亡3例,放弃治疗1例 。轻度24例,57.1%占,中度12例,占28.5%,重度6例14.2%.(轻度<20% 中度20%~50% 重度>50%).

    1.1 临床表现

    新生儿硬肿症主要表现为体温低下,其特征是皮肤改变,表现有四点:

    ①凉:轻者局部皮肤发凉,重者全身皮肤发凉。②硬:早期是皮肤紧张,不易捏起,开始部位多是下肢,重者皮肤僵硬如硬 橡皮样。皮肤及皮下脂肪硬肿发展的顺序是从臀部开始至面颊、上肢、甚至波及全身。③肿:在皮肤及皮下脂肪变硬的部位,按压可有凹陷性水肿。④皮肤颜色:皮肤发硬早期呈红色,严重时变成紫红色。除以上这些典型表现外,还表现有不吃、不哭、不动等,这也与皮肤及皮下脂肪僵硬有密切关系,硬肿症小儿常并发肺炎和败血症,最终可发生肺出血死亡。
, http://www.100md.com
    1.1护理

    1.2.1 护理评估:患儿胎龄、月龄、体质量、分娩史及Apgar评分情况及患儿有无染史;出生时的环境温度及出生后保暖措施及喂养方式,患儿的吸吮、吞咽能力;体温、脉搏、心率、硬肿的部位、面积及程度,哭声、肌张力、尿量及四肢末梢循环;评估家长育儿知识、家庭保暖措施,对该疾病认识和经济承受能力等。

    1.2.2 护理诊断:

    (1)病因分析:新生儿硬肿症发生在寒冷地区和严寒的季节,早产儿多见,另外天气骤冷、保暖不当、喂养不足、产伤、窒息、感染等均可诱发本病。

    (2)症状观察:患儿主要表现为皮肤发凉、变硬、呈紫红色,有的呈凹陷性、水肿,按之犹如软蜡感。硬肿先起于下肢、臀部,后波及躯干部、上肢、面颊,严重者全身受累,硬如板状,患儿一般情况差,反应低下,哭声微弱或不哭,体温不升,往往低于35℃,重症者可低于30℃,不能吸吮,呼吸浅慢,心音低钝而慢,可有呼吸困难和昏迷。危重者合并弥慢性血管内凝血,患儿的颜面、四肢可呈虾红色。
, 百拇医药
    1.2.3 护理措施

    (1)复温:是护理新生儿硬肿症的首要任务,也是治疗此病的重要环节。轻症患儿可用缓慢复温法,先置患儿于24~25℃室温中,用已烘热的棉被、衣服和尿布及热水袋待患儿体温上升至35℃时再移至26℃暖箱中,然后每小时提高箱温1℃,直至患儿体温正常,使用热水袋时,要外加棉被,水温60℃避免烫伤患儿。重症患儿应快速复温,将患儿置入27℃暖箱,每小时提高箱温1℃,直至体温正常。使用远红外线辐射床可先高于体温1℃,30min升高体温1℃复温时,应注意供氧,观察患儿的呼吸及监测血糖及血气分析,检查凝血功能。

    (2)供给充足的液体和热量:有吞咽和吸吮能力者,可直接喂哺、吞咽困难者,可以滴管或鼻饲喂养,喂养时要耐心、细致,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加热量,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渐增加奶量,注意奶温和速度。喂养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如出现面色改变或青紫,应立即停喂,喂奶后,患儿头侧向一方,注意观察,以防呕吐造成患儿窒息。重症患儿也可用全静脉营养,待消化功能恢复后再开始喂乳。
, http://www.100md.com
    (3)治疗护理操作:保温期间治疗护理要集中,动作要迅速,减少暴露时间,以保持暖箱的温度恒定。应每小时测体温1次,待体温稳定在36~37℃,测体温4次/d。操作时动作要轻,以免损伤患儿皮肤黏膜。输液速度:在给患儿输液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液体量准确,速度以8~10滴/min为宜,以免因速度过快加重心担。

    (4)预防呼吸暂停的护理 硬肿症患儿多为早产儿,呼吸中枢不健全,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合并窒息、严重感染、休克的患儿应充分给氧,利于棕色脂肪分解产热。吸入氧浓度及时间应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常见氧气浓度30%~40%,若持续吸氧,时间最好不超过3天或在血气监测下用氧,防氧中毒。

    (5)预防感染的护理 保护性隔离,保持病室空气清洁,每日紫外线照射1~2次,每次30 min,每日空气培养一次,加强消毒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每日沐浴一次,加强口腔、皮肤、脐部护理。每日口腔护理1~2次,脐带未脱落者可用2。5%碘酊和75%乙醇消毒局部皮肤,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干燥,遵医嘱用抗生素,给柔软床垫,勤翻身,衣着松软舒适,注意查看衣领,腹股沟,腋下,臀部等皮肤褶皱处是否发红、糜烂,勤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按摩受压部位皮肤[1]确保仪器物品洁净。暖箱每日用84消毒液抹洗一次,水箱内的水要每日更换,防止细菌在其中繁殖,使用后再用消毒液抹洗,紫外线照射30 min,防止相互感染发生。
, 百拇医药
    (6)抚触疗法 实施抚触治疗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对新生儿的心理护理。抚触应在患儿病情稳定,情绪平静时进行,护士洗净双手后,将手搓暖后,再在手上倒一些专用的婴儿润肤油,然后从患儿头部开始轻柔的按摩,依次是胸、腹、四肢和背部。此外,可应用中药疗法进行抚触:防风、艾叶、透骨草、红花各20g,白矾5 g,煎水2000 ml,分2次洗澡。洗前将中药加入洗澡盆内,水温39℃~40℃。室温28℃~30℃,相对湿度55%~65%。脐部盖消毒小纱布,用橡皮膏固定,头露在水外。洗时一手帮助按摩四肢及硬肿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和硬肿的吸收。每次沐浴15 min,2次/d,连用5~6 d。洗后立即擦干,放入30℃~32℃暖箱或预先暖好的棉被中保暖[2]。

    (7)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①观察记录体温、脉搏、呼吸、硬肿范围与程度的动态变化;

    ②观察尿量,硬肿症患儿尿量极少甚至无尿,尿量有无或多少是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应仔细记录量与次数,每小时小于1 ml/kg,应立即报告,及时发现,防止肾衰竭。
, http://www.100md.com
    ③观察有无出血症状,出血是硬肿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如面色突然变紫,呼吸突然增快,肺部湿啰音增多,提示有肺出血倾向,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遵医嘱给药,保持呼吸道通畅。

    ④合并DIC者,应在实验室监测下于早期高凝状态下慎用肝素治疗,监测心率、血压变化,备好抢救药物及设备。

    (8)健康指导 做好孕期保健,避免早产、窒息。寒冷季节加强保暖,尽早合理喂养,积极防治感染。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的严重性,介绍新生儿硬肿症疾病相关的知识,指导正确的喂养知识。同时要指导产妇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镁、锌等微量元素,以保证乳汁的质和量。还应介绍一些关于保暖、喂养、预防感染、预防接种等育儿相关知识[3]。取得家长的配合,积极预防,降低发病率或使硬肿控制在较小范围,提高治愈率。

    2 结果

    42例硬肿症患儿经精心治疗及护理,除其中2例因感染引起硬肿症的患儿,由于病情危重导致肺出血死亡外,其余患儿均痊愈或好转出院。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单纯由寒冷引起的硬肿症程度轻,累及全身他它脏器少,预后较好,而由感染引起的硬肿症往往症状较重,并发症多,预后严重,死亡率高。实践表明,护士在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的病情观察及治疗护理当中承担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患儿父母缺乏对该疾病的认知,缺乏正确的观察、护理、喂养新生婴儿的知识,导致本病的发生,所以护士在健康宣教方面尚有许多工作要作。首要的是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加强产前检查,避免早产、窒息、出生低体重儿和产伤的发生,同时,提倡早期给新生儿母乳,以保证够的热量供给,而护士通过细致周密的综合护理(复温、合理喂养、预防感染、出血、呼吸暂停等并发症发生),加强卫生宣教及健康指导,对降低硬肿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饶炳秀 修光泽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策略。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 19(9)1107.

    [2] 张芳文.中药水浴治疗及护理新生儿硬肿症47例.现代医药卫生,2004,28(7):785., 百拇医药(张瑞娟)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新生儿疾病 > 新生儿硬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