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口腔科 > 口腔颌面部炎症 > 面神经麻痹(面瘫、Bell麻痹)
编号:13745009
药物结合传统康复技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0
     【摘要】目的:观察药物配合传统康复技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 方法:运用药物配合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训练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30例。结果:痊愈16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药物配合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有明确的疗效。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传统康复技术;康复训练;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 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65-02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指原因不明的茎乳突孔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部分患者病前有而部受凉风吹袭或咽部感染史。通常认为可能是营养面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或因风湿、茎乳突内的骨膜炎引起面神经肿胀、受压、血循环障碍而致面神经麻痹。患侧面肌瘫痪导致面部对称和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痛苦。笔者自2006年9月采用药物治疗结合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治疗30例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74岁,其中≤5岁2例,6—20岁4例,21—30岁10例,31—40岁5例,≥42岁9例。病变发生在左侧面部19例,右侧11例,其中有2例左侧发病恢复后右侧又发病。春秋季节发病者占66%以上。病程1d—6个月。

    1.2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神经病学》第三版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1],并排除脑血管病、脑肿瘤及颅脑外伤、颅内感染等并发的面神经麻痹。

    2 治疗方法 本病采用药物结合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进行治疗,药物主要是中西医药结合,中国康复康复技术主要采用中医针灸、保健按摩及面肌康复训练等方法。对门诊患者根据发病过程及其程度采取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2.1急性期治疗:即起病1—2周内,主要是控制炎性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及解除神经受压。
, 百拇医药
    2.1.1药物治疗

    (1)西药治疗(1)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1个疗程:泼尼松20~40rag,晨1次顿服;也可用地塞米松每日10一20mg,稀释后静脉滴注,连用7~l0d后逐渐减量,应同服钾盐。临床观察激素治疗恢复完全,后遗症少,但突然中止治疗有反跳现象。对伴有带状疱疹的面神经麻痹患者可用泼尼松每日60mg,连用14d后减量。(2)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7~lOd。(3)阿昔洛韦:膝状神经节综合征患者可口服0.2g,每日5次,连服7~lOd。(4)神经营养代谢药:维生素B l0~20rag口服,每日3次,或100mg肌内注射,每日1次,共10~14次;维生素B。2 500~g肌内注射,每日1次,共l0~l4次;胞二磷胆碱250rag肌内注射,每日1次,或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入,每日1次,共10~14次。

    (2)中药治疗以牵正散为主方:白附子10 g,僵蚕lOg,全虫6 g,防风10 g,半夏9 g,白芷10 g,天麻10 g,当归10 g,川芎l o g,甘草6 g,并随症加减。
, 百拇医药
    2.1.2传统康复技术治疗

    (1)理疗:可改善面神经管中神经的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水肿,控制炎性反应过程,给予超短波透热、红外线照射或耳后茎乳孔周围的局部热敷、按摩,此期不宜行强烈刺激疗法,如针刺、电针等,以免继发面肌痉挛 。(2)康复训练:患病早期开始,以一手固定健侧面部肌肉,使患侧面部肌肉尽可能地做抬额、皱眉、闭目、示齿、吹哨、鼓腮等动作,每次30 mi n,2次/d,其后给以患侧面部湿热敷。(3)注意保护眼睛,不宜吹风和持续用眼,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或睡眠时以眼罩掩盖患侧眼睛,也可用限药水防止角、结膜炎。

    2.2 恢复期治疗 恢复期是指发病第2周末至2年为恢复期,此期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主。

    2.2.1药物治疗 可继续使用维生素B 、B 胞二磷胆贼和地巴唑等神经功能促进剂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2.2传统康复治疗
, http://www.100md.com
    (1)体疗与理疗:患者可自行按摩瘫痪的面肌,每次1Omin,每日3—4次,待面肌自主运动开始恢复后,可对镜练习瘫痪面肌的随意运动。(2)针灸治疗:每次于地仓、颊车、四白、阳白、攒竹、翳风、风池、大椎、丝竹空、下关、牵正、太阳、合谷等穴中选5—6穴进行针刺,地仓透颊车【2】,早期用泻法,1 W后用补法,并加用G6805电针仪进行穴位刺激,以加强针感来提高疗效,每次留针20—30 mi n,根患者耐受情况而定。且可在颊车、阳白、大椎等穴加拔火罐以增强祛风通络之疗效,隔日针灸1次,10次为1疗程,l 疗程结束休息1 w续下l 疗程,一般治疗l ~2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面部外观双侧对称,闭目紧,口角无偏斜,亦无联带运动及面肌痉挛等现象;显效:静止时外观正常,面部运动时可出现轻微不对称;有效:治疗后症状有改善,但仍伴有运动障碍,外观面部不对称;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
, 百拇医药
    3.2 治疗结果 痊愈16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

    4 讨论

    面神经麻痹的病理改变主要为神经水肿和髓鞘脱失,严重者出现轴索变性,以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部分尤为显著。发病较急,患者往往在早晨洗漱时发现口角歪斜、漱口时口角漏水等一系列症状,多为单侧,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本病发病较突然,急性期病情不稳定,且有加重趋势。所以在急性期采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和物理疗法中的温热疗法,使其炎性反应消退,改善面神经区的血液循环及神经、肌肉的营养状态[3]。急性期避免针刺或电刺激疗法,恢复期治疗主要是恢复面肌正常功能,预防或治疗面肌萎缩及肌痉挛等,除加用电刺激疗法外,还要注意进行面肌的主动运动锻炼和被动运动锻炼,以促进面肌功能的恢复。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当患侧面肌出现抽动,即使是局限性的或极轻微的肌肉阵发性挛缩,也应立即停止电刺激和其他脉冲电疗,否则将加剧面肌的痉挛,可予药物治疗痉挛,缓解后再进行上述治疗。
, http://www.100md.com
    面肌失神经支配后更应尽早开始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治疗,比如体疗及面部手法按摩,把基本方法教给患者,让其对着镜子自己练习,做到医院康复与家庭康复相结合,以利于患侧面瘫的功能恢复,一般来讲,病后即时治疗其治愈效果是很好的。

    笔者体会,此病发病后及早就医,采取合理的正确的治疗方法是面神经麻痹恢复的关键。约80%患者可在数周或1~2个月内恢复,1周内味觉恢复提示预后良好。不完全性面瘫1~2个月内可恢复或痊愈。年轻患者预后好,老年患者伴乳突疼痛或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动脉硬化等预后较差。

    参考文献:

    [1] 候熙德.神经病学[M]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0—81.

    [2] 王敬祖.针刺治疗马钱子中毒引起双侧面神经麻痹12例[ J].中国针灸,2005,25(10):750.

    [3] 韩玉玲.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体会.临床合理用药,2012,3(5):136., http://www.100md.com(丛培丰)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口腔科 > 口腔颌面部炎症 > 面神经麻痹(面瘫、Bell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