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0
编号:13745017
中药不良反应探析(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0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现状,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发病机理,并阐释了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为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预防

    【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73-02

    Adverse re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atus of Chinese medicines cause adverse reactions, adverse reactions and pathogenesis of the reasons for and explain the prevention of adverse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issues related to the foundation.
, http://www.100md.com
    【Keywords】Chinese medicine; adverse reaction; Prevention

    1 引言

    在人们的传统意识里,中药往往被认为是毒副作用较小、较之西药更为安全的一类药物。但随着中药新制剂的出现,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不断完善,中药制剂造成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为人所认知和重视。临床上,中药的与治疗无关且不利于病人的作用称为中药不良反应。中药认为中药的不良反应是由于药物的“偏性”所致。因而,但凡药物均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只是出现的程度和几率不同[1]。判断药品的安全性及疗效是临床药理的两个重要任务,因而了解中药的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病理机制,病情程度及症候特点,重要不良反应可以分成六类:致癌作用、副作用、致畸作用、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及特异反应。

    2 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现状
, 百拇医药
    中药历来被误认为毒副作用小而被广泛应用。然而,世界卫生组织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已收到近万份疑为植物药品所致的不良反应报告。主要有石蚕、阿片类生物碱、槲寄生、晚报春花油、欧车前、薄荷油等。同时仅2009年就有30种480例中药过敏反应报告,其中清开灵针居首位,其次为双黄连针,刺五加针,穿琥宁针,复方丹参针,脉络宁针,葛根素针[2]。人们将含广防已等中草药用于减肥1年后诱发泌尿系统癌和严重肾功能衰竭,称之为中草药肾病。而含有AA的中草药涉及了细辛属、木通属、木防已属、木香属、蝙蝠葛属等70多种,其中以天仙藤、马兜铃、关木通及寻骨风最严重。中药不良反应指的是中药对机体产生的过敏反应、副作用及毒性作用。

    2.1 过敏反应

    又称为变态反应,某些中药引起与抗原抗体结合有关的不良反应,造成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其病理变化及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过敏反应有皮肤荨麻疹、红斑、紫癜等,严重时也会发生大疱性剥脱性皮炎,重者全身症状为溶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肝损害和肾损害、呼吸困难、喘息、过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
, 百拇医药
    2.2 副作用

    当一种中药具有多种作用时,在常规治疗剂量下,伴随中药的治疗作用而发生的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副作用,如用麻黄平喘而引起的心悸、血压升高等反应。

    2.3 毒性作用

    由于使用中药引起人体功能或器官组织的损害称为毒性反应。由于接近或超过极量用药而发生的即刻毒性反应称为急性中毒反应。由于长时间用药蓄积后逐渐发生的毒性反应称为慢性中毒反应。毒性反应的发生与中药本身的毒力、用量、用药时间、体质等因素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把中药毒力分为大毒、有毒、小毒三级,临床用药时,可根据病人体质、病情、用药时间来选择适当的药物与剂量。为了使分级更具体化,可以参照中药临床中毒症状表现的程度、半数致死量、有效量与中毒量的距离、一次服中毒量的大小、中毒潜伏期的长短等对有毒药进行分级。

    3 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
, 百拇医药
    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原因:

    3.1 中药来源品种不同

    中药因品种、产地不同含有成分有很大差别,如云南腾冲附片毒性比四川附片毒性要大,桑寄生在有毒植物如夹竹桃就会含有相应有毒成分。

    3.2 中药的使用剂量过大

    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误区,认为重要无毒副作用,中药用量多一点并无大碍。有些医生随便加大药的用量、剂量,让病人超量服用;有的患者自行加量服药。中药的使用剂量过大是中药引起不良反应的一个主要原因。从收到的致肾损害病例看,大多数是由于超大剂量或大剂量使用中药所致。如《中药大辞典》载关木通煎剂内服量为1.5-4.5g,而临床上关木通中毒病例用量多超过常用的数倍。

    3.3 药物污染
, 百拇医药
    如蜂蜜无毒,但如果蜜蜂采集钩吻、雷公藤等有毒植物药粉酿的蜜,就有可能导致肾损伤。曾经有报道,某一地区发生多起实用蜂蜜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检验蜂蜜中的成分,显示含有与蜜源相同的成分。

    3.4 特异体质

    少数过敏性体质及特异性遗传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与其他人不同,其出现毒性与药物的用法用量及药理毒性无关,完全由患者本身体质所致[3]。如胖大海本身是无毒的,却有患者因咽喉疼痛泡服胖大海后出现血尿,患者的母亲也有相同的症状。

    3.5 蓄积中毒

    某些中药本身就含有有毒成分,不良反应出现较多,如附子、川乌、大黄、细辛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导致人体内各系统的异常表现。一些矿物药如轻粉、朱砂、铅丹、汞灯,由于其排泄较慢,长期服用即使小剂量也容易蓄积,而导致慢性中毒。如因心悸服用朱砂,30天累计100g后出现剧烈的无尿、腹痛、呕、消化道出血,死于肾功能衰竭的现象。

    3.6 年龄、性别差异, 百拇医药(李世玲 吴秀玲 刘晶 刘吉成)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