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气管、支气管疾病 > 上呼吸道感染
编号:13745018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0
     【摘要】清开灵注射液是在传统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的基础上改进而研制成的针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之功效。该方以清热解毒为主,配以醒神、化痰之品,以加强其“清开”之力;临床观察表明,清开灵注射液除有抗病毒、抗菌消炎的作用外,不需做皮试,对抗生素过敏的患者可优先考虑;制剂稳定、疗效可靠,在退热与改善症状方面作用较为迅速,可缩短病程,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特别适合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清开灵注射液;病毒唑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74-02

    诱发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是营养不良和缺乏锻炼,以及有过敏体质的小儿,因身体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特别在消化不良、佝偻病等,以及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或后天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并发这类感染时,往往出现严重症状,在气候改变较多的冬春季节,更易造成流行;近年来笔者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取得了可喜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9月-2012年4月间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患儿116例,男66例。女50例,年龄1-13岁,患儿临床症状:鼻塞、流涕、嗓子痛、颌下淋巴结肿大、发烧、并伴有怕冷、头痛、睡眠不安、全身无力、不想吃东西;所有患儿胸部X线透视或X线片无异常改变,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分类正常或淋巴细胞增高,部分中性粒细胞偏高。随机将患儿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个人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2 治疗方法:患儿首先接受基础常规治疗,58例治疗组患儿采用清开灵注射液0.8 mL/(kg?d),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10倍静脉滴注,1次/d,3 d为1个疗程;58例对照组患儿用病毒唑注射液按10-15 mg/(kg?d),溶于5-10 %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3d为1个疗程。每天观察并记录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

    3 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58例治疗组患儿,显效53例(对照组30例),患儿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有效5例(对照组15例),病情明显好转,但有轻微症状;对照组13例患儿治疗无效,用药5d后病情无好转或有所加重,改变治疗方案后治愈。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91.38%,有效率8.62%,治愈率100%;对照组治疗显效率51.72%,有效率25.86%,无效率22.4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 百拇医药
    4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指鼻、咽、扁桃体和喉等部位的感染性疾病。如某一局部炎症特别突出,按该炎症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咽炎和急性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大多数为病毒,如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细菌感染大多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此外还有支原体感染。感冒容易在受寒后发病,是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时散发的飞沫传播的,尤其是患者在打喷嚏时的飞沫以每秒103米的速度向四周扩散,周围的人很容易被传染上,而且病毒本身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广泛附着在墙上、衣物上和手上,当健康人抵抗力下降时、病原体就乘虚侵入机体而致病。成人的感冒症状主要是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和乏力、食欲不振等。而婴幼儿感冒的症状多种多样,许多孩子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状不明显,仅表现为发热,可突然高热,体温达38-40℃左右,持续1-2天或10余天不等,极少数患儿会因此而抽搐。在新生儿期可出现体温不升。一些患儿还可有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即胃肠型感冒,常常被误为胃肠炎。较小的婴儿可因鼻塞而张口呼吸或拒乳。
, http://www.100md.com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占急性呼吸道疾病的50 %以上。目前用药方面抗病毒药物病毒唑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对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病毒唑及金刚烷胺抗病毒疗效均不确切。据研究分析,清开灵注射液由牛黄、水牛角、黄芩、金银花、栀子等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复方制剂,是在传统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的基础上改进而研制成的针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之功效。该方以清热解毒为主,配以醒神、化痰之品,以加强其“清开”之力,故名为清开灵。病毒灭活实验表明,清开灵对甲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乙肝病毒有较好抑制和杀灭作用。体内外抗菌试验显示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16种常见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解热作用。不需做皮试,对抗生素过敏的患者可优先考虑;制剂稳定、疗效可靠,在退热与改善症状方面作用较为迅速,可缩短病程,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特别适合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

    发热是上呼吸道感染时最常见的症状,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发热易出现过度恐惧和焦虑,当孩子发热时,常可见到有的家长一日三、四次地上医院,迫切要求医生给孩子多次肌注退热针,甚至不合理地应用激素类药物退热,国外称这种现象为“发热恐惧症”。因此家长们必须对发热有一个正确认识。家长必须认识到发热是人体的抗感染机制之一,发热时人体内各种免疫功能(即人体抵抗力)指标均优于体温正常时,因此发热对疾病的恢复是有利的。但是高热往往对人体又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消耗过多能量,使人食欲减退、乏力、全身不适,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3岁还有发生高热惊厥的危险。当孩子发热时要权衡利弊,再决定是否予以退热处理。2个月-5岁的发热患儿如果玩耍如常,机敏活泼则不必用退热药。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1],在一般情况下,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高热的幼儿,即肛门温度≥39℃。但不要苛求体温完全降至正常,发热毕竟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适度的发热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但经常有高热惊厥发作的婴幼儿,一旦出现高热,就应服退热药、镇静药或置冷毛巾于头部,还可用酒精擦浴,达到及时降温,防止抽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艳,张梅,范永琛等.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35例疗效观察研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16(5):276., 百拇医药(邹积茹 常香云 侯春蕾 朱晓莉 柴昶虹 曹立杰)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气管、支气管疾病 > 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