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免疫系统 > 白细胞
编号:13745057
尿液干化学分析法检测尿中红细胞与白细胞结果假阴性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0
     【摘要】目的:研究通过尿液干化学分析法检测患者尿中的红细胞与白细胞的结果的假阴性以及应对方法。方法:全面回顾分析通过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以检测290例患者尿中红细胞与白细胞的一般性资料,并同时运用显微镜加以标本检查,从而得出两种不同检测方法所检测出来的结果。结果:290例通过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仪检测出为全阴性的样本,通过显微镜检查,红细胞镜检的阳性数是12例,假阴性率达到4.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1;白细胞镜检的阳性数是31例,假阴性率达到10.69%,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1。结论:在运用尿液干化学分析法检测出结果是全阴性后,为避免漏诊与误诊,应当实施实验室显微镜检查,因为大量其他复杂因素之干扰,以上两种检测方法在结果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应当将以上两种方法相互结合起来,从而切实提高检出率。

    【关键词】干化学分析法;尿液;显微镜;红细胞;白细胞;假阴性

    【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311-02
, 百拇医药
    尿液分析又被称之为尿常规检测,是对尿液标本所实施的医学检验项目之一,也是医学诊断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对患者进行泌尿疾病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的重要检查项目,也可用在对患者代谢系统疾病的检查与诊断上,能够反映出肾脏、泌尿等疾病的相应状况。近些年来,尿干化学分析法的运用很好地加快了尿液分析的检测速度,操作较为简便,但是由于自身检测原理之制约,在一部分检测项目上存在一部分假阴性。有鉴于此,笔者运用尿液干化学分析法对尿中的红细胞与白细胞结果为假阴的病人加以分析,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住院病人290例,全部患者的尿液经过干化学分析法,检测结果均为全阴性,其中,男性156例,女性134例,年龄为12至81岁,平均年龄为48.6岁。

, 百拇医药     1.2 标本与仪器准备

    使用一次性塑料杯分别收集住院病人的清晨中段尿5至10 ml送检,并在2 h内进行检测。检测仪器为DIRUI H-500尿干化学分析仪(配DIRUIH11-Ⅱ试纸条)、奥林巴斯显微镜以及80-2台式离心机。

    1.3 检测方法

    一是干化学分析法的检测流程:每天运用质控物实施质控合格之后,才能实施患者标本测定,依据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操作说明,对各标本实施全面测试,在测试之前空白校正,在测试的前期、中期、后定期运用校正试纸条加以校准,测定时可用尿液离心管取出充分加以混匀的15ml尿液,并把试纸中的试剂部分完全没入样本5s之后取出,并用滤纸吸收多余的尿液,放置在传送盘中,严格依据操作规程加以检测,由仪器进行自动检测。二是显微镜检测法的检测流程:取呈混合均匀状态的尿液10 ml放置于尿液离心管中,以1500 r/min的速度离心5min,过滤上清液,将残留尿与沉渣留取0.2 ml之后进行镜检,并记下相关数据。
, http://www.100md.com
    1.4 判断标准

    干化学分析法的阳性标准为:WBC>15/L和RBC>15/L;显微镜检的结果为:RBC在0至3/HP,WBC在0.5/HP内属于正常的参考范围。

    1.5 统计学处理

    全部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加以数据分析,采取χ2检验法,以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中的290例通过尿液干化学分析法所检测出来的全阴性标本,通过显微镜检查,发现红细胞镜检阳性的数量为12例,假阴性率达到4.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1;白细胞镜检阳性的数量为31例,假阴性率达到10.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1。

    3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不仅简便,而且快速,能够极大地减轻医务检验工作者的劳动压力,而且能够提高检验的效率,同时也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极大方便,因而深受广大医务工作者们的欢迎。尿液分析仪可谓是测定尿液中相关化学成分的重要自动化仪器,是医疗机构的医学实验室进行尿液自动化检测的重要工具之一,这一仪器虽然具备了操作较为简单和快速等优势。然而,在尿液分析仪使用过程中的不当以及大量中间环节、影响因素等均将直接影响到自动化分析成效的精确性,这样不但会造成实验结果之误差,甚至还会延误诊断,所以,这就要求广大操作者对自动化检测仪器的原理、性能和影响因素等诸多知识具有十分充分的了解,从而更加正确地运用自动化检测仪器,从而让尿液分析仪所得到的检测结果更加可靠和准确。

    因为干化学法受到医学原理以及大量外界因素、操作因素之影响,所以十分容易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所以,在运用干化学法进行尿液红细胞与白细胞分析的基础上,应应当实施显微镜检查。有研究者撰文建议医疗机构检验科对每一个尿液标本均应进行镜检,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临床上的漏诊与误诊。可见,只有遵循标准化与规范化之要求,才能确保结果是真实和可靠的。这也是医疗机构检验人员提升自身业务素质与识别能力,增强医学检验技能的重要渠道。这样一来,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检验参考性信息,从而有助于临床医务工作者实行对症治疗,进而能够更加及时和有效地改善病人的病情。
, 百拇医药
    在本研究中,290例通过尿液干化学分析法所检测出来为全阴性的尿液标本,通过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的镜检阳性数量是12例,假阴性率达到4.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1;白细胞镜检的阳性数量是31例,假阴性率达到10.69%,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1。有鉴于此,在运用尿液干化学分析法得出检测结果是全阴性时,为尽量避免出现漏诊与误诊,医疗机构实验室应当有选择性地实施显微镜检查,因为大量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干扰,以上两种方法所检测出来的尿液结果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所以说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无法相互取代,唯有更加充分地结合两种检测结果加以分析,才能更好地提高检出率。

    参考文献:

    [1] 李 霞. 干化学法对尿液红细胞和白细胞筛查作用的分析[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09(3).

    [2] 杨 妍,杨玮蔚. 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与尿沉渣镜检两种方法的比较[J]. 当代医学,2010(36).

    [3] 王 薇. 尿液干化学分析法与镜检法检测尿中红细胞与白细胞比较分析[J]. 医疗装备,2012(3)., http://www.100md.com(邓超)


    参见: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免疫系统 > 白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