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消化系统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 厌食
编号:13745070
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0
     【摘要】采用中医辩证论治的方法,将小儿厌食症分为脾失健运、脾胃虚弱、脾胃阴虚等类型,用固定主穴加不同配穴,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

    【关键词】厌食症;推拿疗法;主穴;配穴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322-01

    厌食是指较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见食不贪、食量减少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长期厌食会导致患儿的体质下降甚或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是儿童常见的病症。各种急性感染时常伴有短期厌食;长期厌食者多伴有面色萎黄,体质不增或下降,肢体消瘦,常有器质或精神方面的障碍。

    1 病因病机探索

    1.1 饮食不节,喂养不当 古人云:“小儿之疾,非外感风寒,则内伤饮食”,“小儿之病,伤食最多”。由于小儿饥饱无度,乳食不知自节,,或家长缺乏科学喂养常识,“拔苗助长”,片面强调补充高营养、高热量的滋补类食品,使小儿过食肥甘,损伤了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或因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调理不当,过食生冷或难消化的零食、水果,均可伤及脾胃。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为生化之源。若脾胃受伤,受纳运化失司,升降失调,乳食停滞,乃生此病。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小儿之病,伤食最多,故乳食停滞,中焦不化而成疾者”。说明乳食壅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不和,脾失健运,终致厌食。总之,饮食因素是导致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病因。
, 百拇医药
    1.2 多病久病,损伤脾胃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皆属不足,但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若患泄泻、肺炎或其他传染病后,体虚,正气亏之,伤及脾胃,或病后失于调理,脾运胃纳失健,可致长期厌食。

    1.3 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先天不足的婴儿,古称“胎怯”或“胎弱”,多见于早产儿、双胎,亦可见于足月低体重儿。患儿多消瘦、胃肠薄弱,诚如《小儿药证直诀?胎怯》所言“生下面色无精光,肌肉薄,大便白水,身无血气,时时哽气多哕,目无精彩”。出生后,往往不欲吮乳,辅食难以添加,动辄腹泻,难以喂养,极易发生营养不良和呼吸道感染。

    脾失健运是小儿厌食症的病机关键。脾为脏,胃为腑;脾属阴,胃属阳;脾主升,胃主降;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两者属阴阳表里关系。“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和即协调配合之义,脾与胃共同完成食物消化吸收。由于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远大于成人,脾胃功能的相对不足和小儿机体对物质的高需求形成了矛盾,此矛盾是本症发生的潜在原因。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或长期偏食,损伤脾胃正常运化功能,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
, 百拇医药
    2 临床分型

    辨证论治 根据厌食症的病机及临床表现,临床常见的类型有。

    2.1 食滞内阻型 症见饮食懒进,脘腹饱胀,夜卧不安,精神尚可,二便如常或酸臭。舌质红,苔白或腻,脉弦滑,指纹紫滞。治宜消食导滞,健脾助运。

    2.2 脾失健运型 症见不思纳食或食而无味,拒进饮食,精神状态及大便基本正常。舌质红,苔薄,脉尚有力。治宜健脾助运,开胃增食。

    2.3 胃阴不足型 症见不喜进食,口干喜饮,五心烦热,喜伏卧,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或苔花剥,脉细。治宜养胃生津,育阴润燥。

    2.4 脾胃气虚型 症见厌食、拒食,神倦乏力,形体偏瘦,面色萎黄或苍白,易出汗,大便不化或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指纹淡红。治宜益气健脾,渗湿和胃。
, http://www.100md.com
    3 治疗方法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中“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标准收集病例100例,全部病例均来自我科门诊患儿。性别不限,年龄2-12岁。

    推拿按摩。按我科优势病种规范治疗方法进行:

    基本穴位:即 主穴:补脾经200次,揉板门200次,运内八卦200次,推三关200次,摩腹3分钟,推揉中脘100次,捏脊3~5遍,揉足三里100次。

    配穴:即 对症手法

    对食滞内阻型,加:揉掐四横纹5—20次

    对脾运失健型,加:分腹阴阳50—100次

    对脾胃气虚型,加:揉外劳100—300次,推三关100—300次;
, 百拇医药
    对胃阴不足型,加:清肝经100—200次,补肾经100—300次。

    本法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因患儿年龄小,同一体位不能坚持整个治疗过程,患儿可先后取不同体位:可先取坐位、或母亲环抱(使其有安全感)再仰卧位、俯卧位,。

    4 疗效观察

    4.1 疗效标准

    4.1.1 痊愈:食欲恢复正常,面色转红润,睡眠安宁,大便正常,体重增加。

    4.1.2 显效:食欲明显增进,偶有挑食现象。

    4.1.3 有效:食欲有所增加,其它症状减轻,时有大便不调。
, 百拇医药
    4.1.4 无效:经治2个疗程,食欲无增加,全身症状无改善。

    4.2 结果

    100例患儿中,痊愈62例,占62 %; 显效18例,占18% ;有效10例,占10%;无效10例,占10%。

    5 讨论

    厌食属祖国医学“恶食”、“不思食”等范畴。其发病原因多为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或父母缺乏育儿保健知识,食物过于精细或过多给予肥甘厚味,损伤脾气;也有因婴儿期未按时添加辅食,断奶后不能适应普通饮食;或因小儿时期生活无规律,不按时进食,挑食,脾胃损伤,脾运失健而造成。本病一般属于脾胃轻症,预后良好。但运化功能失健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证可相互转化。脾运失健者失于调治,久病转虚日久也演变为疳症。笔者根据小儿时期稚阴稚阳、为纯阳之体,皮肤娇嫩、感触灵敏、易于接受经气之功能的生理特点,和小儿脾常不足的理论,采用上法治疗,对不同类型的厌食,选用不同的手法,通过手法作用于小儿的特定穴位,诸穴同用,调理脾胃、消食和中、增进食欲,效果肯定。

    参考文献:

    [1] 郑晓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 胡亚美,姜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5-1276., http://www.100md.com(龚勤 文波)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消化系统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 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