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口腔科 > 牙体病 > 龋病(龋齿、虫牙)
编号:13743669
龋病流行病学及高发原因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摘 要】龋病因其患病率高,危害范围广的特点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为了能够对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有必要对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高发原因以及龋病的危险性有充分的了解,以便作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龋病;龋病流行病学情况;高发原因;危险性

    【中图分类号】R78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118-02

    龋病作为一种口腔常见病,是造成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目前,龋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在心血管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重点防治的非传染性疾病,其患病率高,危害范围广,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60%——90%的学龄儿童及大部分成年人均受到龋病的影响(1),龋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龋病的患病率为40%——60%,人均患龋牙位数大约为2个左右。如果不对其流行病学和高发原因有足够的了解,就不能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预料在不久的将来形势更加严峻。现就它的流行病学和高发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它的危险性作出评估。
, 百拇医药
    1 龋病流行病学情况

    2004年,WHO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表明:目前,在世界各国及不同地区,由于经济,文化,地区等差异,龋病的发病情况及严重程度是不平衡的。以12岁儿童为调查对象,在美州,DMFT=3.0,欧洲地区DMFT=2.6,而在非洲DMFT=1.7。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儿童患龋率仍低于各国的平均水平,但已出现上升趋势。而在过去的20年中,西方工业化国家儿童的患龋率尽管高于各国的平均水平,但已呈下降的趋势[1]。在我国,对儿童龋病的患病情况发展趋势有不少研究。1999年全国第二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2]:乳牙龋患率高,龋患严重,而恒牙龋患状况较轻,研究发现(3),随年代的进展,龋病患病率,龋均,龋面均都呈下降的趋势。而部分城市患龋情况却有上升。对龋病的流行研究还显示出龋病的流行具有城乡差别。在我国四川,12~13岁儿童DMFT指数在城市,郊区,边远地区差异具有显著性:城市儿童DMFT指数最高,边远地区最低[4]。

    2 龋病的高发原因
, 百拇医药
    2.1 细菌因素 口腔内主要致龋菌有变形链球菌群、乳酸杆菌及放线菌3种。

    2.1.1变形链球菌群是链球菌属里口腔链球菌部分内的一个菌群。这个菌群有7个菌种, 经反复研究证实,其中变形链球菌可以造成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口腔龋病的发生,同时也有证据表明该菌与人类龋病密切相关(4)。从世界不同国家21个地区的调查结果看,也以变形 链球菌检出最多,为74%——100%(5)。

    2.1.2乳酸杆菌在口腔内有8-9种, 其中乳酪乳酸杆菌和嗜酸性乳酸杆菌是主要致龋菌。由于产酸、耐酸,乳酸杆菌可单独导致窝沟龋发生,也可与变形链球菌协同,在菌斑形成后,起到促进龋发展的作用。

    2.1.3放线菌有12个菌种,其中的粘性放线菌、衣放线菌、溶牙放线菌与牙邻面、根面龋有关(5)。

    2.2 宿主因素 宿主是龋病发生不可缺少的因素,其主要直接因素是宿主自身的牙、唾液及生活方式。
, http://www.100md.com
    2.2.1牙是龋病发生的底物,牙冠的裂隙窝沟、异常发育沟,牙排列拥挤重叠、不整齐以及牙釉质发育不全、牙根外露等均有助于龋病发生。

    2.2.2唾液是牙及细菌的外环境,含钙和磷酸盐的唾液对维持牙组织的完整性,促进牙萌出后牙釉质成熟及早期龋损害和脱矿釉质的再矿化有好的作用。唾液腺受破坏,唾液分泌减少,其清洁、缓冲功能减弱,则有助于龋病的发生。

    2.2.3 行为与生活方式中的偏离行为, 如不良的口腔卫生、饮食中精制的含糖食物增多及吸烟等有利菌斑聚集,促使龋病发生发展。

    2.3饮食因素 食物是人体所需营养素的主要来源,也是口腔微生物进行合成分解代谢的能源。食物中与龋病发生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是碳水化合物。经动物试验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中的蔗糖致平滑面龋能力最强。蔗糖是食物因素中有利于龋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2.4 时间因素 时间作为致龋因素之一,其含义应该包括:致龋菌斑在牙体滞留的时间;菌斑内酸性产物持续的时间;菌斑及唾液环境低于临界ph值所持续的时间。以上因素的持续时间越长,龋病发生的危险性越大。
, http://www.100md.com
    3 龋病危险性评估

    除了检测龋病危险性以外,还需对所得结果进行评估。单一因素已被证明很难预测龋病发生,一个因素的负面作用可由其它因素的正面作用所中和或掩盖。必须全盘分析各种不同的检测数据,综合评估龋病。Petersson等[7]研制出Cariogram龋病预测系统,将有关受测试者的各致龋因素作为变量输入计算机程序,所得预测结果以图表的方式显示出来。作者应用此系统预测学龄儿童的患龋风险,并与两年后新增的龋失补牙面数(dmfs)进行对比,证明Cariogram模式较其他单一因素模式的准确性高。

    对疾病的流行情况及对危险因素的评估是疾病预防的前提。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龋病的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危险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对龋病的发病情况,我们尚需作进一步的研究,以采用有效简捷的方法对龋病发病情况进行合理评估,针对诱发患龋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PetersenDE,BourgeoisD,Ogawa.Theglobalburdenofo2raldiseasesandris kstooralhealth[J].Bullitinof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5,83(9):661-669.

    [2]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

    [3] 刘英,陈冬梅,蒋燕.银川市青少年龋病患病趋势患病形势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2005,23(6):503.

    [4] AlongeJonnesP,PattiP.DentalcariestrendsinAfrica[J].CommunityDentOralEpidemiol,1999,27(5):316-320

    [5] 樊明文,牙体它髓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29

    [6] 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2-90

    [7] PeterssonGH.Assessingcariesrisk-usingtheCariogrammodel[J].SwedD entSuppl,2003,36(5):63-65., 百拇医药(胡霖艳 余任敏)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口腔科 > 牙体病 > 龋病(龋齿、虫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