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1
编号:13743704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摘 要】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60例。结果:治愈50例,占31.3%;显效87例,占54.4%;有效13例,占8.1%;无效10例,占6.2%。结论: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温针灸;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151-0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膝关节疼痛和运动障碍等为特点的中老年性疾病,近10年来笔者应用温针灸对本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就临床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 http://www.100md.com
    本组病例选自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例,均为非手术治疗病例,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160例中,男83例,女77例,年龄31~40岁12例,41~50岁84例,51~60岁42例,61~70岁24例,平均年龄53.6岁;病程最短3月;最长11年。临床症状与体征:患者常诉关节有“喀喇”音,走路时疼痛加重,休息后好转,久坐久站时觉关节僵硬,走动及放松肌肉可使僵硬感消失。关节肿大常由骨质增生,亦可由少量渗液所致,急性肿胀提示关节腔内出血。病情进展时膝关节活动受限,可引起废用性肌萎缩,甚至发生膝外翻或内翻畸形。

    X线检查:本组病例均摄膝关节正侧位片,可见髌骨边缘、胫骨平台及内外侧髁、髁间隆突等部位骨质增生,致关节间隙变窄,左右不对称等改变。

    1.2 诊断标准

    该组病例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本病的诊断。

    2 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2.1 取穴 血海、梁丘、内膝眼、犊鼻、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

    2.2 方法 采用直径为0.30 mm一次性无菌毫针刺入以上穴位,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2 min,然后将2 cm左右长的艾条置于针柄上点燃,此乃1壮,每次共燃3壮,每次取2-3穴,交替使用,三阴交只针不灸,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1]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痊愈: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6个月未复发;(2)显效:大部分症状和体征消失,残留症状较以前有明显减轻,基本能够进行日常活动;(3)有效:少数症状得到改善,日常劳动和工作仍受到一定影响;(4)无效: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恶化。

    4 治疗结果
, http://www.100md.com
    160例治愈50例,占31.3%;显效87例,占54.4%;有效13例,占8.1%;无效10例,占6.2%;总有效率达93.8%。

    5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损害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的中老年常见关节病之一,由于年老体弱,膝关节长期载荷传导紊乱,骨内压增高而形成,属中医“骨痹”范畴。中医认为膝为筋之会,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人体衰老,肝肾亏虚及劳累过度致正气不足、筋骨不固,风寒湿邪客于筋骨关节,致局部经络闭阻,气滞血瘀而发病。温针灸是将传统针、灸相结合的一种疗法,它综合二者之长,取足阳明胃经梁丘、足太阴脾经血海穴养血活血,化瘀止痛;内、外膝眼局部取穴可温经散寒,舒利关节;取足太阴脾经之合穴阴陵泉、筋之会阳陵泉可祛湿强筋,疏通经络;三阴交乃足三阴经之交会穴,补之可补肝肾,强筋骨,泻之可活血通经止痛。另外,肝主筋,肝与胆相表里,脾主四肢肌肉,阴、阳陵泉即属于胆经和脾经腧穴,并配合膝关节局部相关穴位,加之艾灸的温通作用,共同达到疏筋通络止痛之效果[2]。从疗效结果看,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 石学敏.常见病实用针灸配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6., 百拇医药(师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