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1
编号:13743522
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措施及护理(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摘 要】目的: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措施及护理进行分析。 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心脏骤停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各42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以及护理,而对改良组中的患者加强整体急救与护理的整体性。对患者对于急救效果以及相关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解,并且进行比较。 结果: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有37例,占44.05%,健康出院患者有11例,占13.10%。相对于对照组,改良组中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满意程度相对较高,p<0.05。 结论:积极的对患者进行心脏按压、心电除颤、建立静脉通道以及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等对患者的疾病急救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心脏骤停;急救措施;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040-02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应及时的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以及护理,从而有效的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本文就此问题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措施及护理进行分析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心脏骤停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改良组。所有患者均为突然意识丧失,皮肤苍白或者发绀,患者的呼吸断续或者停止,心音消失,没有触及患者的大动脉搏动——来源文献为《心脏骤停66例急救护理体会》。

    对照组中有42例患者,患者的年龄段在16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5.6)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7例。其中冠心病(包括心脏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心肌梗死等)患者1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例,严重创伤患者5例,中毒患者3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2例,脑血管意外患者7例,溺水患者2例,其他原因5例。改良组中有42例患者,患者的年龄段在18岁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7±4.9)岁,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3例。其中冠心病患者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例,严重创伤患者6例,中毒患者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3例,脑血管意外患者9例,溺水患者2例,其他原因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以及身体等各方面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有一定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方法

    在患者心脏骤停诊断成立时,应立即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与护理。对患者给予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的静脉注射,除颤,机械通气以及气管插管等相应的急救措施。另一方面,在严密的监护下对患者进行抗休克、抗心律失常以及纠正患者水电解释酸碱平衡等治疗措施,并且进行冰帽降温、利尿、脱水、冬眠以及能量合剂应用等相关治疗。在患者复苏后,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即药物、饮食以及心理等各方面的护理。而对改良组中的患者加强整体急救与护理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从而了解患者对于急救效果以及相关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解,并且比较分析。问卷调查为百分制,其中80分至100分为满意,60分至80分为比较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且问卷中的问题包含患者对于急救技术以及相关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等。

    其中,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准如下:(1)患者的心搏恢复,在无或者有相关药物的维持下患者的动脉收缩压大于80mmHg≥24h;(2)患者心肺复苏后,并没有较为严重的脑功能障碍,意识较为清楚。——定义来源文献为《对4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救的回顾与体会》。
, http://www.100md.com
    1.3数据处理

    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数据对比方法为t检验;数据资料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取95%可信区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中心肺复苏成功率为42.85%,其中复苏成功健康出院的患者5例,住院期间死亡的患者8例,放弃抢救出院的患者5例;而改良组中心肺复苏成功率为45.24%,其中复苏成功健康出院的患者6例,住院期间死亡的患者8例,放弃抢救出院的患者5例。且由表一中的数据可以得知,相对于对照组,改良组中的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较高,此组数据具有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在对其进行诊断时,应及时并且确切,患者的最佳的诊断时间为15s至30s。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全身抽搐、神志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以及心音消失等症状,或者患者的心电监视显示患者的心律失常或者患者的心电图显示患者的身体异常时,应对患者进行相应有效的急救措施[1]。
, 百拇医药
    首先,由于患者机体在心脏停止跳动后,其重要的脏器将出现严重的缺氧以及缺血现象。而人体大脑若出现超过4min至6min的缺血、缺氧情况,会使患者出现不可逆转的脑损伤[2]。所以,在对病情了解后,应及时的使患者的气道畅通,在对患者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由于患者心脏停搏后有1次至2次的自发性气喘,其体内有一定量残留的氧,所以应先按压患者的心脏,建立起一定的人工循环,使患者的心、脑得到血供[3]。相关医护人员应在发现患者心跳骤停时,做出准确、快速的判断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脏按压处理。

    第二,尽可能在早期对患者进行除颤处理。在患者出现心跳骤停情况后6min至10min内对患者进行心电除颤,能够使得患者避免出现神经系统损伤,并且若对患者同时进行心肺复苏处理,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将更高。而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处理能够一定程度上维持患者的心脏和脑功能,延长患者的室颤持续时间,但是并不能将室颤改善为正常心率。所以,及时的对患者进行除颤,对于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相关护理人员应掌握相关心电除颤知识以及技能[4],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时的心电监护显示为室颤时,相关医护人员应在对患者进行除颤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治疗,从而提高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百拇医药(倪焕娟)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