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生活环境 > 消毒抗菌
编号:13743584
对消毒供应室落实查对制度的方法进行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1
     【摘 要】目的:对消毒供应室在重点环节落实查对制度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利用消毒供应中心“二规一标”的内容对供应室各环节进行质量控制[1],探讨出各环节落实查对制度的方法。结果:为供应室各环节的工作提供了一系列规范的查对内容,使工作人员能在自主管理的控制能力下对每个环节进行认真查对。结论:通过对供应室落实查对制度的方法进行探讨,在各个环节落实了查对制度,使供应室的工作达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落实;查对制度;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080-01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和护理质量。认真有效落实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的一项重要措施。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各环节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才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2]。笔者将我院在对供应室重点环节认真落实查对制度的方法进行如下探讨:
, http://www.100md.com
    1 回收环节查对

    在临床科室污染器械暂存箱内进行查对器械包的名称、数量、规格;器械功能是否完好;初步清洗处理是否到位,器械上面有无血迹;传染病污染器械是否做到双层密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并将各科室回收包的数量进行三联单记录,以备后面各环节查对。

    2 分类环节查对

    在供应室去污区查对器械包的名称、数量。根据器械、物品的材质、精密度、复杂性进行分类,并查对其功能是否完好。有破损的器械应分开处理。

    3 清洗环节查对

    3.1 溶液查对 每日配制溶液时要认真查对消毒液、多酶复合洗液、润滑防锈剂的名称、浓度、说明书上有效浓度的配制方法并查看是否在有效期内。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核实浸泡时间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 百拇医药
    3.2清洗过程中查对

    3.2.1手工清洗过程中严格按清洗四大步骤: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进行。在每个步骤中要查看器械的表面、关节、齿牙是否刷洗干净,有无血迹、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3]。针对污染重的器械应延长多酶复合洗液浸泡时间,有锈斑则除锈。

    3.2.2机械清洗机在清洗时做到每批次查对物理参数、运转情况、打印记录是否符合要求[1]。

    3.2.3全自动软水机是否运行正常,查对定期加盐记录及水质量检测结果是否正常。

    4、器械检查与保养环节

    4.1采用目测或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查器械表面、关节、齿牙处应光洁,无血迹、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功能完好,无损毁[1],清洗不合格者重新处理。
, 百拇医药
    4.2查对各器械的品种及数量,有无缺失,器械包内器械相互间有无混淆。

    5 包装环节查对

    5.1查对器械的清洗质量、数量、器械装配是否正确、器械是否处于功能状态。

    5.2查对包布是否清洁、干燥、有无破损。检查装配组合的每个器械包名称、规格、性能、数量是否配套。

    5.3查对包内物品是否齐全完好,摆放物品是否合理,包中心是否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是否粘贴3M化学指示胶带,包外标识填写是否准确清晰,有无注明器械包的名称、科室、包装者、查对者、灭菌者、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时期、有效期等[1]。

    6 灭菌环节查对

    6.1灭菌前准备
, 百拇医药
    6.1.1消毒员首先进行安全检查,包括:灭菌器压力表处在“0”位置;打印装置处于备用状态;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坏;柜门安全锁扣灵活有效;电源、水源、压缩空气是否符合要求[1]。

    6.1.2查对空载B—D试验是否合格。

    6.2在装载时认真查对器械包重量、体积、包装松紧度、包装材质有无破损、包外标识填写是否正确完整清晰、3M胶带封口是否严密、各科室器械包数量与回收三联单是否一致、器械包的放置是否规范符合要求。

    6.3在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认真查对灭菌器的压力、温度、时间和运转程序,并记录关键点的数据[1]。

    6.4在卸载无菌包时认真查对包外3M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检查有无湿包,包装是否完整,包外标识是否清晰正确,各类器械包的种类、数量是否准确。
, http://www.100md.com
    6.5查对无菌物品存放间的温度、湿度、空气消毒是否符合要求。每日查对有无过期包,检查无菌包的存放位置、数量、有无再次污染。

    7 发放环节查对

    下发工作人员认真查对无菌包的名称、数量、灭菌时期、3M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要求与科室接物人员认真查对无菌包的种类、名称、数量、灭菌时期、有效标识,与科室三联单记录一致并双签名[4]。

    8 质量控制监测环节

    护士长每周查对各种检测记录单和报告单,对不符合要求或疑有不符者,认真查找原因,分析整改。

    供应室的查对工作是确保无菌物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执行有效的查对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所以,供应室是每位员工都应具有“慎独”精神和高度责任感,有自主管理为主的工作流程控制能力,对自身操作的每个环节进行认真查对,才能准确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地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2009.04.01.

    [2] 胡叶双,查对制度在供应室工作环节中的应用,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01(08).

    [3] 魏静容,手术器械清洗效果分析,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4).

    [4] 付信菊,供应室下收下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http://www.100md.com(杨玉彬 陈玉彬 李淑彬)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预防保健 > 生活环境 > 消毒抗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