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2
编号:13741966
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钠肽的联合检测在心血管中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2
     【摘 要】CRP(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血清蛋白,是一个传统的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细菌、病毒和其它感染,以及非感染性疾病如风湿类或恶性病变,均可引起血中CRP浓度升高。但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CRP的浓度增加,已被证实为冠心病或未来冠心病事件危险性的标志。目前已经建成高灵敏度RP(hs-CRP)可进行大容量检测的方法,hs-CRP已经被建议用来在健康人群中做冠心病的筛查。B型利钠肽(brain/B-type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Sudoh等首先提出,由于其最先从猪脑中分离所以又称为脑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CHF,简称心衰)的发病者基数和新发病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成为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上升的疾病之一。研究表明,NT-pro BNP作为利钠肽系统的一种肽类激素在心衰时分泌升高。目前有多项研究显示脑钠肽(BNP)对心衰的诊断、治疗监测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而血浆N末端BNP原(NT-pro BNP)是由BNP原裂解产生,同时生成BNP,后者血浆中浓度更高也更加稳定,因此临床上以BNP浓度代表NT-proBNP水平。
,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简称CRP);脑钠肽(简称BNP);心力衰竭(CHF,简称心衰)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08-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11年1月~2012年8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152例,年龄为70~91岁,男84例,女68例,病例选择标准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入选病例中冠心病患者74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60例、缺血性心肌病型24例),病史均超过3个月;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78例。排除了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肌酐值176.8μmol/L)。对照组143例,年龄67~88岁,男性79例,女性64例。
, 百拇医药
    1.2 研究方法

    1.2.1目前我院对超敏CRP和BMPR的检测都可以用快速检测方法,30分钟内即可检测完毕。测定血浆CRP和 BNP的浓度,据NYHA心功能分级,将心力衰竭组依次分为4组。测定各组中的血浆CRP和BNP的浓度,分别与正常组相比较,并进行各组间的差异性分析。测定各组中的CRP和 BNP的浓度水平,并分析有无显著差异。

    1.2.2心脏彩色多普勒采用美国菲利浦公司5500型心脏超声诊断仪。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检测左室射血分(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间隔厚度(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

    2 结论与讨论

    2.1血浆BNP和CRP浓度取对数所得值,并与超声心动图及临床变量作相关分析。BNP和CRP浓度与LVEF、E∶A值呈明显负相关关系,与心胸比例、LVDD、VST、LVPWT、LVEDV、LVESV呈正相关关系,与年龄、心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
, 百拇医药
    2.2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已成为当今社会发病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因此,对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评估,以及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最近研究表明,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在冠脉病变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C反应蛋白是一种敏感的炎症急性期反应物,CRP作为重要的炎症介质,能够促进氧化应激反应,激活炎症细胞,干扰炎症介质,影响内皮功能,调节单核细胞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因此,CRP可预测未来的死亡风险,指导临床对冠脉病变防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低水平CRP 与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如高血压、高脂血症; 同时,CRP 升高可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脏病、脑卒中的发病率。CRP 水平升高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是正常者的3 倍。

    2.3近年来研究证实,心功能异常早期,神经内分泌系统已经激活,并开始参与心肌内部重构,是导致心室重塑持续进行的重要机制之一,其与血流动力学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心功能逐渐恶化。心室的适应性状态迟早会转成适应不良,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心力衰竭。因此,心脏肽类物质作为心血管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一种标志物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密切注意。而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多,很多患者同时患有肺部疾患,肺功能衰竭和心功能衰竭同时存在,或先后出现;患者有舒张功能不全,而收缩功能正常,故临床上有时不容易鉴别,因此需要一种相对特异性的标准来判断。BNP由心室合成,当心室负荷增加时分泌。BNP水平是反映左室功能的重要指标,在慢性心衰失代偿时其迅速被激活和表达,具有利尿、扩血管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目前被认为其可指导慢性心衰的危险分层、诊断,亦可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 百拇医药
    BNP水平在心肌梗死的演变及对心肌梗死预后的评估 CHF发生后,血浆BNP 24h快速升高,然后趋于比较稳定,4天内血浆BNP浓度与透壁性CHF患者心肌梗死程度密切相关,血浆BNP水平与CHF的梗死面积呈正相关。因此BNP浓度的变化作为心脏代偿机制的标志要更加敏感可靠。

    综上所述,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钠肽的联合检测对于临床快速确诊心血管疾病和对症治疗及预后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俊芳,黄朝阳.B型利钠肽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研究进展 [J]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5,26:488.

    [2] Veselka J, Prochazkova S, Duchonova R, et al. Relationship of c-reactive protein to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or pathological exercise test . Coron Artery Dis,2002,13(3):151., http://www.100md.com(刘春江 胡细荣 车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