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2
编号:13741716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要点(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2
     1.5.3 过度精神紧张和不良刺激均可加重病情,给治疗带来麻烦,故应经常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情绪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提高疗效,促进病人身心健康的恢复[3] 。

    2 中医辨证施护要点

    2.1 中医辨证

    2.1.1 燥热伤津:烦渴多饮,口干咽燥,多食善饥,小便量多,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或薄黄,脉象虚数。

    2.2.1 胃热津亏:消谷善饥,大便秘结,口渴引饮,小便量多,形体消瘦。舌质干红,苔黄燥,脉滑数。

    2.3.1 气阴两虚:气短易汗,头昏目眩,倦怠无力,消瘦,舌质淡,少苔,脉细数或细弦。

    2.4.1 阴虚阳浮:面色灰黯黧黑,呼吸短促,有异味,烦而不宁,恶心头痛,神智迷蒙,重者昏迷,肢厥,舌质深红而干,脉疾。
, 百拇医药
    2.2 中医施护

    2.2.1 情志护理:糖尿病中医为消渴、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为其主要病因,为此情志护理尤为重要。长期的精神刺激,导致气机郁结,进而化火,消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临证指南医案·三消》说:“心境愁郁,内火自然,乃消症大病。”这都说明五志过极,郁热伤津是发生本病的主要因素,所以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谈心,为患者排忧解难,使之保持心情舒畅,情志调达,血脉通畅,有利于本病的康复。

    2.2.2 环境起居护理:劳欲过度,素体阴虚,复因房事不节,损耗阴精,导致阴虚火旺,上蒸肺胃而为本病。患者住室应适时通风透光,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根据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适当锻炼,提高抗病能力。慎起居,节房事,适度安排工作和学习。

    2.2.3 病情观察:随时观察口渴、饮水、尿量及其颜色和气味、皮肤、动态、视力、血压、舌象、脉象等变化,做出记录。
, 百拇医药
    2.2.4 每周测体重及 出入量,按医嘱及时留尿送验。

    2.2.5 渴甚者,可用鲜芦根或天花粉等煎水代茶饮。

    2.2.6 重症患者应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突然头晕恶心、出虚汗、软弱无力等,可能为低血糖;若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甚至呼出有烂苹果味,可能为酮中毒;若出现神志不清或昏迷、呼吸深快、血压下降、肢冷、脉微欲绝等,为糖尿病昏迷,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抢救措施。

    2.2.7 糖尿病人,应多食豆类蔬菜等制品,少食渍腻煎炸食物,严禁食用糖类和含糖量高的水果、酒类。山药、茭白、苦瓜、元葱、菠菜根等有助于治疗,可多食用[4]。

    3 结语

    总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的相对缺乏或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具有多尿、口渴、多食及日渐消瘦,体重减轻,即“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加强糖尿病人的护理工作,对于治疗糖尿病,避免和减缓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指出糖尿病的护理主要是体现在现代医学护理要点,中医辨证施护要点两个方面,现代医学护理要点包括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运动疗法、心理护理;中医辨证施护要点主要在于中医辨证、中医施护。

    参考文献:

    [1] 邓尚平.临床糖尿病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龚红英.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心理状态分析及相关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2005.

    [3] 许曼音,主编.糖尿病学.上海:[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 马丽娅.糖尿病护理现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 百拇医药(黄荣)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