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2
编号:13742265
肿瘤患者医院内感染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2
     【摘 要】目的:肿瘤患者院内感染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从2011年12月-2012年8月我科对702例出院病历,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感染率为3.6%-4.8%,肿瘤患者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感染高发部位为呼吸道,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医院感染主要致病菌。结论:住院时间长、放化疗结合、抗生素的应用、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合理的护理对策是降低院内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191-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收住的住院患者702例患者,发生26例院内感染,感染率3.6%-4.8%,年龄最大78岁,最小36岁,平均年龄53岁。鲍曼不动杆菌5例,铜绿假单胞菌1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
, 百拇医药
    1.2 诊断标准:院内感染的诊断全部符合1997年1月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会审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2 院内感染发生原因

    2.1.1 患者入院时正处于某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入院后发病,此时患者就是该病的传染来源。与其同室居住的患者,就有被传染发病的可能,尤以呼吸道传染病为甚。如患者入院时正处于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入院后发病,则同室患者即可感染流感。

    2.1.2 患者住院时间长,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

    2.1.3 虽然一病室收容同一种传染病病人,但如果感染的病原体型别不同,也会发生交叉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

    2.1.4 放化治疗引起骨髓抑制,抵抗力下降易引起感染。特别是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差及呼吸功能差,易引起肺部感染。
, 百拇医药
    2.1.5 住院病人或医院工作人员是病原携带者,患某种疾病的人,同时又是另一种疾病的病原携带者,如癌症病人携带肺炎克雷伯杆菌,可引起肿瘤病房内肺炎爆发。此类感染难以查明,因为很少对住院人做系统的带菌检查。医院工作人员若为结核、痢疾的病原体携带者,可引起住院病人感染、甚而爆发。

    2.2 条件致病菌感染

    许多条件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由于病人抵抗力降低,而造成自身感染。

    2.3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抗菌化学药物

    2.3.1 无明显指征用药 病人患一般伤风感冒,却使用抗生素治疗。

    2.2.2 广谱抗生素局部应用,容易产生抗药菌株。

    2.2.3 用药配伍不当
, 百拇医药
    2.2.4 利用抗生素进行“心理”治疗或作试验诊断性应用。

    抗生素的使用与耐药性细菌的产生有明显的平行关系。应用某种抗生素的地方,就会出现对同样抗生素有耐药性的细菌。

    2.2.5 原发肿瘤引起相应器官功能差。临床医学论文发生部位以呼吸道最多见,占49%,均与文献报道接近[2]。致病率强,发展迅速,凶险,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感染后预后不佳,确诊后应早治疗。

    2.2.6 病人因免疫力低,不采取室内通风,空气不流通易产生交叉感染。

    3 分析

    3.1 院内感染致病菌26例发生院内感染,细菌培养送检15例,送检率为58%,细菌培养阳性为12例,阳性率为80%。

    3.2发病年龄:26例院内感染中≥65岁15例,占院内感染率5.7%,<65岁11例,占院内感染率4.2%。统计学意义,年龄越大院内感染率越高。
, 百拇医药
    3.3 住院时间与院内感染的关系:发生感染组,平均住院天数37±4.5(d);没有发生院内感染组,平均住院天数20±2.4(d)。感染组住院天数明显高于没有感染组(t=110.84,p=0.000)。

    3.4 治疗方法与院内感染的关系:发生院内感染26例中放疗或化疗 20例,院内感染率7.6%,放疗联合化疗组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亦明显高于同期本院平均院内感染率3.6%,其原因由于放化结合骨髓抑制较重,增加了院内感染机会。

    3.5 抗菌素与院内感染的关系:发生院内感染26例中,使用激素超过10d的院内感染率是41.2%;联用3种以上抗菌素的院内感染率37.3%,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26.1%,铜绿假单胞杆菌36.9%,金黄色葡萄球菌23.7%。原因是激素及抗菌素使用时间长及多药联用易造成菌群失调,从而引起二重感染。

    3.6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主要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阴沟杆菌等,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真菌、病毒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 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等腔隙中的一些常居菌或条件致病菌在院内感染病原菌中所占比例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 http://www.100md.com
    此外患者的年龄大、营养状况差、病情重等也是肿瘤患者易发生院内的危险因素。

    4 对策

    4.1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医护人员应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积极主动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治工作,降低院内感染率[3]。

    4.2 加强病房管理

    按照病庆及病种安置患者,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定时紫外线消毒,严禁紫外线直接照射患者体表,严格限制探视制度,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后要用消毒液消毒手,为以患院内感染的患者配备黄色医疗垃圾袋,督促陪床人员手卫生。每月做室内细菌培养1次,降低呼吸道感染率。

    4.3科室院内感染设专人员监控及管理

    4.4对放化疗的病人,特别是联合治疗时加强口腔的护理、清洁、注意观察、监测血象的变化,加强隔离保护。
, http://www.100md.com
    4.5按照院内感染的要求合理使用抗菌素及激素。

    4.6减少住院天数。

    4.7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的依从性。

    4.8加强陪床人员的院内感染的培训指导。

    参考文献:

    [1] 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江: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4-55.

    [2] 陈正勤,董秀静,刘美芹,等.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J].肿瘤防治杂志,2002,9(6):571-572.

    [3] 唐守英,张丽苹,单晓阳.双重药物冲击治疗重症狼疮肾炎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4, 10(1): 17., 百拇医药(王笑荷 佟海霞 楚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