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2
编号:13742323
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2
     【关键词】阿司匹林;脑梗死;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239-01

    脑梗死是临床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治疗脑梗死的药物 及方法也很多,通过对双阳区医院81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对 其治疗效果和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来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法。阿司匹林属于非 甾体类抗炎药,尽管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百余年,但有关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 用的研究一直在进行。阿司匹林由最初的被用于解热、镇痛、抗炎等逐渐转变到 用于抗血栓,尤其在心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中应用最广,减少了大约25%的心血 管事件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选择标准(1)临床诊断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 符和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2];(2)首次发病 或既往有脑卒中史但无神经系统后遗症者;(3)年龄50~70岁,性别不限 ;(4)住院以及门诊患者;(5)发病后6~48小时内;(6)无全身严重 并发症;(7)脑CT排除脑出血;(8)患者合作,知情同意。
, http://www.100md.com
    1.2 一般资料,将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50例 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25例和对照组(应用维生素B1 )25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流变学测定以 及疗效评定。治疗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50~70岁,平均(61.2 ?10.1)岁,病程6~48h,平均(18.0?2.5)h。其中一侧基底节 区脑梗死15例,多发性脑梗死10例。对照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47~ 70岁,平均(59.8?12.3)岁,病程6~48h,平均(16.5?2.0 )h。其中一侧基底节区梗死16例,多发性脑梗死9例。两组中既往有高血压 、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继续口服原来应用的药物。

    1.3 治疗方法(1)治疗组: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口服,连续1 5天。(2)对照组:维生素B12片日一次口服,连续15天。两组均同时应用 胞二磷胆碱0.5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每日1次静滴,连续15天。
, 百拇医药
    1.4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血脂、血流 变学、心电图。

    1.5 疗效评定 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神经功 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DLA)的标准(包括:(1) 意识;(2)水平凝视功能;(3)面瘫;(4)言语;(5)上肢肌力;(6)手肌力 ;(7)下肢肌力;(8)步行能力共八个方面进行评分,最高45分,最低0 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入选患者治疗 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在5~30分之间。在治疗前、治疗后 以及治疗结束后15天各评分1次。治疗后患者的功能改善及病残程度分为:基 本痊愈:NIHSS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NIH SS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进步:NIHSS减少18%~ 45%;无变化:NIHSS减少或增加18%以内;恶化:NIHSS增加1 8%以上。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U检验。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较p<0.05

    2.2 血液流变学变化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 细胞压积、胆固醇、血脂均显著性降低。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血小板计数、肝肾功 能等均无明显变化,治疗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约占脑血管病的75%,致死率和致残 率高,是临床最常见致死原因之一,其存活者永久致残率很高,已成为严重的医 学和公共卫生问题[3]。目前在临床中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有:介入治疗、溶栓 治疗、药物治疗[4]。其中脑梗死的介入治疗还属于实验摸索阶段,对设备、 技术、资金等要求高;溶栓是较理想的治疗,但需在发病6 h内,因而不少患者 错过溶栓治疗窗,而药物治疗的优势就是不受时间、年龄、设备等诸多因素的限 制。注射用肌氨肽苷的主要成分为ANP、CGRP、腺苷等物质,具有较强的 利钠、利尿、舒张血管平滑肌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且对于缺血性 心、脑细胞有很强的保护作用。根据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观察、血液流 变学指标的改善,NIHSS的评分等情况,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 降低,血粘度与血脂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长春西汀调节血脂、改 善血循环、细胞保护的多重作用,从而改善脑缺血、保护脑组织、促进受损神经 功能的修复。能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无出血及过敏等副 作用出现,说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且安全,可以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 经杂志,1996,29(6):379-380.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81.

    [3] 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4.

    [4] 苏克江,王桂敏,于红(译).欧洲卒中促进会对卒中处理的建议——2003更新版[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2):84., 百拇医药(李德亮 木铁军 张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