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治风剂 > 平熄内风 > 天麻钩藤汤
编号:13742343
西药加天麻钩藤饮治疗脑外伤后头痛226例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2
     【摘 要】目的:探讨西药加天麻钩藤饮治疗脑外伤后头痛临床效果。方法:病人随机分为组,西医组给予吡拉西坦、谷维素药物治疗,伴有颅内压增高者静脉加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有神经样症状反应者给予心理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的基础上适当加服中药天麻钩藤饮,日2剂,水煎早、晚各服一次;疗程均为14d。结果:西医组总有效率88.6%,中西药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西药加天麻钩藤饮治疗脑外伤后头痛效果显著。

    【关键词】颅脑外伤;头痛;天麻钩藤饮;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255-02

    头痛是脑外伤后患者就诊时主诉的首要症状。若不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常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2007年1月-2012年9月对来院就医的脑外伤后头痛患者226例,根据每个患者的受伤原因、脑伤的轻重程度和心理因素,给予西药加天麻钩藤饮治疗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0例中,男210例,女130例,年龄15.5-80.5岁,平均47.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195例,占57.4%;坠地伤86例,占25.3%;打击伤59例,占17.4%。临床诊断:脑震荡60例,脑挫伤76例,颅盖骨线形骨折44例,颅底骨折39例,脑梗死52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69例。随机分为西药组114例,中西医结合组226例。

    1.2 诊断标准 有明确的脑外伤史而症状由此开始;有头痛、头晕、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症状,经CT检查无颅内占位;曾有颅内血肿,但已行手术清除,并处于恢复期,神志清楚。

    1.3 治疗方法 西医组:吡拉西坦0.8g,3次/d ,谷维素20mg,3次/d ,伴有颅内压增高者静脉加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有神经样症状反应者给予心理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方法的基础上适当加服中药天麻钩藤饮(天麻9g、黄芩9g、山栀9g、制半夏9g、地龙9g、土鳖虫9g、钩藤12g、石决明18g、茯苓15g,日2剂,水煎早、晚各服一次);疗程均为14d。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西医治疗组114例中,治愈47例,有效5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8.6%。中西药结合组226例中治愈111例,有效10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脑外伤后头痛是指脑外伤后再次出现的头痛或脑外伤后头痛一度减轻又逐渐加重。脑外伤后受损脑组织及其周围组织有大量白细胞聚集,致使局部微循环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代谢障碍[1],从而出现头痛。同时,脑外伤后意外的遭遇等对患者的精神刺激,引发患者神经样症状反应,也可出现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可反复发作。分辨脑外伤后头痛是否是因继发性颅内出血所致,应常规行头颅CT检查,本组340例,行头颅CT检查335例,占98.5%。对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有条件时可行头颅ECT检查。对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2],能为后期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准确客观的依据[3]。脑外伤当时的特定环境,意外的遭遇等对患者构成一个精神刺激,引发神经样症状反应。有的伤者从恢复期后便逐渐形成脑震荡后综合征,伤者从此便长期自述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症状,有时症状可以一度消失后又复发,甚至还可增添许多新的症状,但神经系统检查和神经系统特殊检查均属正常。此类病例的症状与一般的神经官能症无异[4]。因此,首诊时尤须注意解除患者疑虑,多予体贴和鼓励,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起一个完全可以治愈的信念[5]。
, 百拇医药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为髓海所在,凡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头。神明之心受损,元神之府有伤,脑部气血逆乱,瘀血阻于上,络脉闭阻,神机受累,清窍不利,脑失所养,不通则痛[6]。《内经》言:“脑主神明”、“心藏神”。脑外伤后,元神震荡,心神失养,神无所主,亦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下降等。《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部外伤病人常因伤而情绪抑郁不畅,肝失条达,肝阳偏亢,循经上扰清窍而致头晕、头痛,加之伤后瘀血、败血归肝,瘀滞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升动,逆上作乱而为眩、为痛。本组采用西药吡拉西坦、谷维素等为主的口服药治疗,伴颅内压增高加甘露醇等脱水剂。中药天麻钩藤饮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黄芩、山栀清泻肝火;茯苓、半夏健脾化痰;地龙、土鳖虫搜逐血络、宜通阳气,诸药合用清热活血行气,促进血液循环。本组观察与国内相关文献效果一致[6-8],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用西医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晓平,唐文国,芶章洋,等.颅脑外伤后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关系[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1):38.
, http://www.100md.com
    [2] 宋香孔,王克剑.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头痛120例[J].中国保健,2009,17(32):1610.

    [3] 袁鹏,刘科,朱政鸣,等.SPECT诊断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早期脑缺血性改变的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05,34(11):1613.

    [4]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38.

    [5] 刘永易. 680例脑外伤后头痛治疗体会[J].重庆医学,2008,37(19):2258.

    [6] 翁方宇,林文华.林文华以活血化瘀法治疗脑外伤后头痛[J].中国实用医药,2010,5(9):216-217.

    [7] 张万林.头痛宁胶囊治疗脑外伤后慢性头痛38例疗效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0):24-25.

    [8] 黄维军.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慢性期头痛21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7):551.

    作者简介:

    王庆瑞(1979-),男,主治医师,大学,主要从事脑外科临床工作。, 百拇医药(王庆瑞 李自坤 宋香孔)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治风剂 > 平熄内风 > 天麻钩藤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