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2
编号:13742368
幼儿急疹126例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2
     【中图分类号】R75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277-01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以高热、皮疹为特点的疾病,早期诊断十分关键[1]。幼儿急疹大约占小儿急诊总量一半以上,其就诊年龄以1岁以下的婴儿占首位。其特点为起病急、变化快。高热体温39.5℃上。伴中毒症状者是儿科最常见急诊之一。临床上高热既是幼儿急疹的主要表现之一,又是家长急于就诊的原因。[2]现就本院的儿科2009-01/2011-12确诊126例幼儿急疹病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01/2011-12内蒙赤峰宝山中医院儿科幼儿急疹患儿126例。其中男65例,女61例;发病年龄3-12个月98例,>1岁28例;其中门诊52例,住院74例。

    1.2 诊断标准 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中的幼儿急疹诊断标准[1]。
, 百拇医药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幼儿急疹的诊断标准;(2)年龄<2岁的患儿。

    1.4 排除标准 (1)无热退疹出的病例;(2)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患儿。

    1.5 治疗方法 确诊前部分病例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静脉输注抗生素治疗。确诊病例均采用静脉滴注热毒宁抗病毒治疗,同时配合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对症处理,不在应用抗生素。

    1.6 观察指标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时间及治疗结果。

    1.7 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热退,出疹完全。(2)好转 :热退,出疹不完全。(3)未愈:高热无疹出或出疹不完全。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发病时高热118中度发热8例,呕吐或腹泻症状80例,烦躁或哭闹85例。轻咳、流涕(少量)66例。所有病例均热退疹出。发病24小时内首诊时初步诊断62,24-48小时初步诊断者34例,出疹后确诊30例。
, 百拇医药
    2.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减少35例;白细胞正常、中性分类为主57例;白细胞正常、淋巴细胞为主34例。便常规检查62例,均基本正常。

    2.3 治疗情况 62例24小时内首诊时初步诊断病例均未使用抗生素,其余54例均使用了一种抗生素,使用2-4天。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急性出疹行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于6-18月婴幼儿。90%的患儿小于1岁。一般为散发,偶有局部流行。发病以春秋季为多,但四季均可见,无性别差异。临床特征为突发高热,全身症状轻,热退疹出,预后良好。本病在出疹前往往难以诊断。治疗尚无特殊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临床上该病确诊前误诊误治十分常见。尽早确诊十分关键。目前认为本病是由人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3]。临床表现为发热,可伴有轻咳、流涕、咽部充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热退疹出;重症病例有时可有惊厥;病程持续1周左右。本病往往因高热反复来医院多次急诊,家长给患儿退热心切,抗生素使用普遍。本病与麻疹、风疹、药疹等较容易鉴别。其鉴别要点为:本病年龄高度集中,热度高,但全身症状较轻,且卡他症状少,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减少,抗生素治疗无效。本病的治疗以抗病毒对症为主。本研究中大部分病例在发病24小时内首诊时就能够初步诊断,与患儿家属耐心沟通、解释,成功的回避了抗生素的使用,其余首诊时未能诊断病例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抗生素滥用。因此临床上若能早期诊断就可避免滥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38-741.

    [2] 赵祥文。儿科急诊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3.

    [3] 宫道华、吴升华。小儿感染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52-455., http://www.100md.com(刘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