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2
编号:13742393
浅析2011年阿荣旗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2
     【摘 要】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畜共患。

    【中图分类号】R2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299-01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家畜流产不育以及人类波状热病,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和人类的生命健康。染疫的家畜是人和畜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1】。布病被我国列为乙类传染病。近年来随着我旗农牧业经济发展的推进,农村养殖羊牛的家庭逐渐增多,人间布病的患病率也在增加。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阿荣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外县市医疗机构(首诊在外县市)上报的传染病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阿荣旗统计局。
, http://www.100md.com
    1.2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分析结果

    2.1发病情况:2011年我旗共报告新发布病350例,发病率为106.02/10万,无死亡病例。

    2.2.流行特征:

    2.2.1时间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羊种布氏菌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在3-5月(累计新发病例146例,占2011年全年发病数的41.71%)。

    2.2.2地区分布:全旗13个乡镇均有新发病例报告,以亚东镇和查巴奇镇最多,这两个乡镇牧区面积大加上羊牛养殖户比较聚集,人被病畜感染的机会较多。那吉镇新发病例也有所增加,主要是从事畜产品加工和运输人员。

    2.2.3人群分布:
, 百拇医药
    (1)职业:有明显的职业性,凡与病畜,染菌畜产品接触多者感染几率高。

    (2)性别:人对布氏菌普遍易感,无明显性别差异,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但阿荣旗地处北方以发展农牧业为主,男性是主要劳动力,接触病畜机会多,感染机会多,2011年男性新发病 265例,女性新发病85例,男女比例为1:0.32 ,男性罹患此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女性。

    (3)年龄:一岁以上各年龄组均有发病报告。由于青壮年是主要劳动力,其感染几率较其他年龄组高。

    2.2.4实验室检测;

    2011年阿荣旗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共检测高危接触人员1005例,其中阳性确诊(试管凝集反应1:100++及以上)病例265例,阳性检出率为26.37﹪。

    3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2011年发病率为106.02/10万,2009年发病率为59.07/10万,2010年发病率为100.56/10万,比较前两年发病率有所提升。由于布氏菌传播途径较多,可以从呼吸系统(鼻、咽、气管、肺),消化系统(经口、食道、胃肠)进入体内,也可以从皮肤、粘膜直接侵入机体。近年来随着我旗畜牧业的发展,羊牛养殖户及从事畜产品加工和运输的人员逐渐增多,人群感染布病的机会也在增多。

    3.1预防控制措施

    3.1.1由于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所以首先要做好动物疫病的宣传、检疫、消毒和扑杀工作。农牧民的疫病防疫意识淡薄;对畜群检疫存在抵触情绪,怕检出病畜政府进行扑杀,不愿承受经济损失;私下交易或转移病畜;对畜舍消毒不及时不到位,使得传染源长期存在,造成疫病传播。

    3.1.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与动物防疫部门加强协同合作。因为布病属于一种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所以控制和预防布病需要多部门的合作,尤其是动物防疫部门与卫生部门的相互配合、互通信息、协调一致、统一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畜间布病的发生,方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布病由畜到人的传播。
, 百拇医药
    3.1.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重点对从事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及运输人员发放布病宣传资料,图片,防护手套,口罩,消毒液等,提高重点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要加强对村医的宣传和培训,使其深入到羊牛养殖户家中走访,发现疑似布病病人要及时转诊,及时掌握布病在人间的疫情形势。

    3.1.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做好对从事羊牛养殖,畜产品加工和运输人员的健康体检和疫病筛查工作,对布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参考文献:

    [1] 尚德秋 舒光亚.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http://www.100md.com(高香坤 房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