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 > 壮族
编号:13742161
壮族民俗养生中妇女月经期保健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2
     【摘 要】壮族妇女月经期保健方法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是壮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本文通过在壮族聚集地南宁地区、百色地区、柳州地区壮族妇女民俗习惯的实地调研,对壮族妇女月经期保健方法进行挖掘整理,为壮医妇女预防保健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重要素材,为进一步丰富壮医预防理论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壮族妇女;风俗习惯;月经期;保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18-01

    妇女是劳动的主力军,担当着生育后代的重要责任。其身体健康特别是妇女生殖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壮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拥有1700万人口,世代繁衍生息在祖国南疆,90%聚居在广西。壮族所居住的岭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溪流河谷密集,山高岭峻,草木茂密,既是乍寒乍热,旧时又是瘴疠横生的地方。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壮族人民在同各种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适应生存环境的同时,根据自身的气候特点和风俗习惯,逐渐形成了一套养生防病的方法。本课题深入广西南宁、武鸣、扶绥、百色、融水、三江等壮族聚居地,随访3000多名壮族妇女,调查了解其月经期预防保健的习俗,对其进行整理研究,挖掘出科学性、可行性的妇女预防保健方法加于推广。
, 百拇医药
    1 良好的卫生习惯

    行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子宫内膜有规律的脱落。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宫腔留有创面,宫颈口微微开放,阴道内有经血停留,是细菌繁殖的好机会,所以月经期妇女需勤换护垫,保持外阴清洁,如长久不清洗外阴,经血容易引发外阴感染,导致瘙痒症状。

    壮族聚居地气候潮湿闷热,壮族人爱清洁,春、夏、秋三季每天晚上几乎都得洗澡。旧时各家晒台上总有一个洗澡的地方,用竹席围好,烧一锅温水,轮流搓洗,既可以洗去白天劳动出的汗,又可舒筋活血,消除疲劳,好上床安歇。冬天则用热水烫脚。这已经成了壮族良好的卫生习惯。现在壮族人民生活条件已经明显改善,这个习惯一直延续,此习惯也为壮族妇女经期卫生保健打下良好基础。

    与每天洗澡不用的是,壮族妇女经期不洗头,或避免被雨淋湿头部,不洗冷水浴。壮族认为经期妇女下身出血,头部空虚,身体抵抗力低,风毒、寒毒易进入头部,而引起头痛、头晕等症状。如若平素身体虚弱,常经期洗头,久之易致月经血量少,色暗等月经“乱”之症。壮族妇女经期还不进食生冷、辛辣食品,并且经期不同房,认为“撞血同房会导致霉运”,通过禁忌习俗来传达一些卫生保健知识,而这些禁忌多通过母亲及长辈代代相传,具有教育和保护的作用[1]。
, 百拇医药
    2 注重血肉之品补虚

    在经期饮食调理上,壮族民间根据“扶正补虚,必配用血肉之品”的用药特点,习惯用动物来配制扶正补虚的食膳。

    壮族认为,妇女经期排血是身体消耗、虚损的过程,经期过后,需通过饮食调补身体。饮食调补身体的品种各地不一,但都是简单易行的家常食品。桂西百色地区一带经期后就常吃姜酒蛋。做法是把姜切碎,放入水中煮上片刻,水开后打入鸡蛋,放入酒,蛋熟加盐油即可起锅,趁热喝下。桂南南宁地区多吃黑豆炖牛肉,将牛肉剁碎,放入黑豆、盐酒油,炖到黑豆软肉烂便吃肉喝汤以益肾养阴血。南宁武鸣扶绥等地妇女月经后常吃姜酒碎肉汤或姜酒鸡肉汤,以补益身体。

    同时,壮族也认为妇女经期排血也是身体排毒的过程,壮族民间医生常常利用妇女每月一次的月经这个特殊的生理时段,通过食疗或服用药物来促进体内“毒”的排泄来治疗月经病或一些妇科病。比如,经期吃嫩艾叶煮鸡蛋以治疗月经周期“乱”、月经血少等病症。吃当归红糖姜酒蛋来治疗痛经,经期第二天吃,连吃七天。经期吃生姜红糖汤补血供热暖胃止呕,缓解经期胃肠不适;经期吃益母草鸡肉汤,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病。吃黑豆煲猪骨或瘦肉,吃豆喝汤,可补益肾气,滋养“花肠”(妇女胞宫)而调经,治疗少女崩漏、月经不调等。
, 百拇医药
    3 乐观开朗的性格

    壮族人的性格乐观,特别在农村,开朗乐观的性格更显而易见。很多农村妇女淳朴乐观,行走乡间她们开怀大笑之声常闻,她们平素忙于农作,闲暇时常串门聊天,谈笑间眉飞色舞,村子里发生的小事都是其调侃内容,她们很善于从小事中发现快乐之处,并以此来调侃,村里的大事小事就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着。桂西百色、田阳一带壮族闲时常聚在一起对歌,男一边,女一边,这边唱来那边和,也是壮族妇女舒缓放松情绪的一种良好方式。

    4 经期用药

    壮医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简单的用药经验和口诀,诸如以红治红:如月经为红色,月经不调用月月红;崩漏用鸡冠花、大叶紫金牛,闭经用红叶藤等。贫血者用鸡血藤治之,赤白痢疾用痢疾草治疗等。壮医认为月经是以红色为主的血症,因此临床选药则“以红治红”为主。

    研究结果表明壮医对月经病的治疗,强调补虚解毒、通调龙路火路气机[2]。壮医在补虚调经中常配合用血肉有情之品,壮医认为人为灵物,同气相求,血肉之品能调养气血,调理阴阳,为扶正平和之药。在收集的月经期方药中,许多补虚方剂配合了羊肉、狗肉、鸡肉、鸭肉、猪肉、麻雀肉等。
, http://www.100md.com
    月经是女性健康的象征,与妇女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带、胎、产,均以经为基础,月经的调顺以否影响一个民族的健康与昌盛,月经对妇女的重要作用非同一般。月经期保健得当与否决定妇女疾病发生率的高低。现如今生殖系统疾病特别是生殖道感染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如山东枣庄市山亭区农村妇女生殖道患病率达59.59%[3,4,5],畲族妇女妇科病检出率高达63.2%[6],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育龄妇女生殖道疾病患病率为59.4%[7],本课题在进行壮族妇女生殖健康普查时,调查发现,广西壮族地区已婚妇女妇科疾病发病率为34.5%,均低于全国妇女患妇科病水平,这与壮族民俗中预防保健的习俗不无关系。挖掘整理出壮族妇女月经期具有广西地域特点、科学性、可行性的妇女预防保健方法并推广,这对于保护妇女生殖健康,壮医妇女预防保健理论体系的构建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富强.中国壮学第二辑,第一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327.
, 百拇医药
    [2] 杨美春,尤昭玲,方刚.月经病的壮医用药特色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1):1759-1761.

    [3] 陈长英,陈莉.健康教育对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防治的促进[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6,16(3):183.

    [4] 蒋汝刚,刘学珍,杨婷.鄂南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求医行为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2,17(12):748-750.

    [5] 王耀玲,王瑞娟.长安区农村妇女下生殖道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J].当代医学,2009,15(19):1-2.

    [6] 张荣莲,陈起燕,洪淑琼,等.7367例畲族妇女生殖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3,9(1):18-20.

    [7] 谢丽丽,林和仙.36433名已婚妇女生殖健康情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8,20(1):63., 百拇医药(李晶晶 陈晓丽)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 > 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