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12
编号:13742199
快速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161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2
     【摘 要】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11年5月—2012年3月用唾液酸酶快速法检测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的1610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用唾液酸酶快速法进行检测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率31.8%。结论:细菌性阴道病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诊断,而唾液酸酶法使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更快捷、准确,使患者得到及早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分泌物;唾液酸酶法

    【中图分类号】R7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51-01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简称BV)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阴道正常菌群减少,代之以阴道加德纳菌及厌氧菌等细菌数量增加的临床综合征,是阴道内微生态失衡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有报道其感染率在15%~50%[1]。唾液酸酶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简便、快速、准确,敏感性为93.0%,特异性为97.9%[2]。现将2011年5月—2012年3月我院妇科门诊经唾液酸酶法检测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1610例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1年5月—2012年3月就诊于本院妇科门诊患者5063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6-55岁,平均年龄32岁,自述症状为阴部瘙痒、白带增多有异味。

    1.2 标本的采集 标本由妇科医生用无菌棉拭子自患者阴道后穹隆或阴道深部取出阴道分泌物两份,一份置干燥管内用于细菌性阴道病的快速检测,另一份置于1ml生理盐水中用于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

    1.3 试剂 BV快速检测试剂盒由珠海浪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4 仪器 双目光学显微镜(日产OLYMPUS).

    1.5 方法

    1.5.1 BV快速检测 滴样品稀释液0.8-1.0ml于反应管中,将采样棉拭子放入反应管的液体中充分洗脱,在瓶壁挤干,弃之。滴3滴A液(底物),2滴B液(显色剂)于反应管中,室温反应3-10min,室温在15℃以下,延长反应至12-15min,观察反应液颜色的变化。反应管中液体由黄色变为绿色或蓝色为阳性,液体呈黄色或浅绿色为阴性。
, 百拇医药
    1.5.2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 取放入生理盐水中的拭子,直接涂片,高倍镜下观察真菌和滴虫

    2结果

    在门诊有异常分泌物患者5063例送检标本中,应用唾液酸酶法进行检测,BV阳性数1609例,阳性率为31.8%。其中BV合并霉菌性阴道炎的患者516例,阳性率为10.2%;BV合并滴虫性阴道炎的患者66名,阳性率为1.3%;滴虫、真菌、BV同时感染的患者5例,阳性率为0.1%。

    3讨论

    BV是指生殖道内的菌群失调,即乳酸杆菌减少,阴道加德纳菌、厌氧菌等增加的临床症候群。是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全身性疾病、机体免疫力下降、性激素的变化、宫内节育器的使用、滥用阴道洗剂、频繁性生活等引起[3]。

    BV的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变稀、有异味。但是育龄妇女中BV常被忽视,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可引起机体产生不良的后果。研究显示,BV可增加剖宫产妇产褥感染发病率[5]。BV还与盆腔炎、宫外孕、尿路感染、输卵管炎、不孕症等密切相关。所以,在常规妇科检查时应进行阴道分泌物的BV检测很有必要。
, 百拇医药
    从检测结果来看,妇科门诊BV阳性率高达31.8%,患病率要比滴虫性阴道炎和真菌性阴道炎都高,且易于复发[4]。其感染率较高的因素考虑有以下3个方面:①临床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使阴道正常菌群失调,引起BV;②成年女性由于妇产手术、阴道灌洗和不洁性生活的增加引起BV;③BV在机体体抗力下降时容易复发。

    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检查细菌性阴道病的方法很多,针对阴道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细菌代谢产物和线索细胞的检查等。本实验使用的唾液酸酶快速检测法是测定阴道菌群中的加德纳菌等厌氧菌所产生的一种酶,而正常妇女阴道中一般无此酶,而酶的活性与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唾液酸酶法快速检测BV特点是方便、快捷、准确,与传统的Amsel标准有较高的符合率,且敏感性较高[6],更适用于妇科门诊阴道炎症的快速诊断及妇科疾病的普查。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 马玉楠.细菌性阴道病及其诊断[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23(5):303-304.

    [2] 朱翠珍,刘春林,高天.1149例妇科白带常规组合法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0):1144.

    [3] 袁红瑛,何涛,王焱等.置宫内节育器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关系[J]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A)64.

    [4] 张欣,徐行丽,李金凤,等阴道唾液酸酶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及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10):588-590.

    [5] 周丽华.细菌性阴道炎对产妇产褥感染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9):43-44.

    [6]倪勇,姚娟,张甦,等.三项联合测定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1(16):1005., 百拇医药(彭芬 赵静 傅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