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35
编号:13731383
大黄的双向调节作用(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5
     由上观之,酒大黄、大黄炭,分别具有活血祛淤和止血的相反效应,亦即大黄双向调节作用之一例证。

    1.3 生用、酒制与升降浮沉

    中医药学认为:大黄气味俱厚,为阴中之阴,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此多指生大黄。《汤液本草》有:“酒浸良久,稍薄其味,而借酒力上升至至高之分”之说。《本草蒙荃》亦云:“欲使上行,须资酒制;酒浸达巅顶之上,酒洗至胃脘中。”所以说,大黄“以酒引之”亦可“上至高巅”而具升浮之性。现代临床上,大黄除用治便秘、淋浊、闭经、少腹痛等下部疾患外,目眩、牙痛、口舌生疮、眩晕等上部疾患属于火热者,亦不乏应用。

    然而,药物沉降升浮之性并非绝对,沉降之大黄可以升浮,酒制使然也。通过炮制,使药物呈现双向性,从而来调治病理变化的两极差异,这也是中医治病注意平调于权衡的科学性所在。大黄经炮制所呈现的这种双向调节作用,其炮制前后的成分变化及机制道理,还需作进一步全面系统的研究。

    2 配伍对大黄双向调节作用的影响

    如上所述,炮制可影响大黄的双向调节作用。而配伍对大黄反向作用的转化调节,亦会产生明显作用。大黄通过配伍,可治疗多种多样、复杂多变的病症,其中含有不少治疗作用上的两极差异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3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