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37
编号:13725771
10例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围术期护理(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7
     【摘 要】目的: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围手术期的监护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两年来10例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密切观察心电变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严密的术前准备,术中观察以及细致入微的术后监护、并发症的观察、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安装起搏器,无电极移位、心律失常、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个月至2年,均未发生起搏器移位、断裂等情况。结论:良好的心理干预、严密的术前准备、术中护理、良好的安装技术、细致入微的术后监护及健康教育是永久起搏器正常运转、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永久心脏起搏器;心律失常,电极移位;围术期护理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将电极导管从头静脉(在锁骨外侧段沿三角肌胸大肌沟切开寻找)、锁骨下静脉或颈外静脉送到右心室尖部,并将电极接触心内膜,带有无关电极的起搏器埋藏在胸壁胸大肌前皮下组织中而起搏。适用于所有需长时间起搏的缓慢心律失常病人。现将我科两年来1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2~72岁。安装起搏器适应症:病窦综合症3例,快-慢综合征2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均经心电图证实。临床表现:阿斯综合症1例,黑蒙晕厥5例,头昏、心悸、乏力4例。其中冠心病8例,合并高血压 5例,2型糖尿病4例,慢支2例。均为第一次植入起搏器,其中双腔起搏器6例,单腔起搏器4例。患者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外静脉途径植入心房/心室起搏电极,电极定位满意后与相应起搏器连接,埋于同侧胸大肌胸壁前皮下组织而起搏。本组术后均无并发症。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心电图起搏和感知功能正常。平均住院12天出院。出院后1、2、3、6、12、24个月均来门诊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10例术后跟踪随访5个月至两年,起搏器工作正常。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对起搏器知识缺乏,又担心手术的成功率,因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害怕情绪。所以应由专业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年龄和性格等通俗地介绍起搏器知识,提供成功治疗的病例,耐心地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消除其术前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其处于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为手术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防止原发病的加重,绝对卧床以防发生意外。

    2.1.2 术前准备 ⑴进行相关的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尤其注意患者的血小板及凝血功能),还有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及动态心电图。⑵术前积极治疗其他并存疾病,如肺部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⑶术前1天为患者行术侧胸部和腋下加会阴部和双侧腹股沟备皮,备皮后为患者做全身清洁。作碘过敏试验。心电监测电极避免贴在左上胸部,左手留置套管针。⑷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等对凝血和止血有影响的药物术前5~7天停用,否则会增加术后起搏器囊袋内出血及感染的发生率。⑸心力衰竭者加强控制心衰。保证患者能平卧1天。⑹术前1~2天训练床上解大小便。对于高龄、床上排便困难的患者应留置导尿。⑺保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静剂。

    2.2术中护理 导管室备好抢救药物、除颤器、心电监护、氧气等,导管室护士熟练掌握心脏抢救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处理由于导管刺激心脏引起的心律失常等情况。[2]密切观察起搏电极植入过程中心率、心律、血压和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及时检查并处理,同时重点配合手术医生作好意外如电极断裂、脱落的处理和包埋。

    2.3 术后护理

    2.3.1严格床头交接班 安置起搏器术后,因心内膜电极头插在右心室的肌小梁处,结合血流动力学的分析,导管电极金属重力和克服血流浮力的影响,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最适宜[1]仔细检查伤口情况,注意砂袋压迫时间,避免压迫时间过长影响皮肤血运,造成囊袋局部皮肤坏死。

    2.3.2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

    2.3.2.1 心电监护 心电监护48~72h观察心脏起搏情况,会识别心房、心室起搏图形。若窦性心率小于起搏心率,心电图没有心房起搏图形,仅心率起搏,提示心房电极不感知或移位;若心室起搏呈完全左束支阻滞图形 ,提示冠状静脉内电极移位;若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提示右室电极移位.。安装起搏器患者的心率和脉搏应与起搏器相一致,且心率和脉搏不会因为发热而增加。如果测得动脉脉搏或心率超过或少于预置心率的5次/分以上,即为异常;如果脉搏、心率小于40次每分,往往会导致阿斯综合征的发生,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给予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并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2.3.2.2 呼吸监测 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强度的变化,及时发现因呼吸衰竭而对心脏的严重影响。如果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和不能解释的胸痛时,应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咯血、低血压和发绀等症状,如果发现上述症状,则提示有肺梗死的可能。

    2.3.2.3 血压的监测:术后应常规测量血压,如发现不明原因的低血压,起搏随着体位或呼吸运动而改变,并出现胸痛或上腹痛,应立即通知医生,听诊闻及心包摩擦音时,应考虑心肌穿孔的可能,需立即做床边X线摄片,观察电极的位置。如发现休克症状、静脉压增高、奇脉时应考虑心脏压塞的可能,立即做好抢救工作。

    2.3.2.4 体温的观察:测体温每日4次。一般术后3天内可能有低热,体温小于38.5℃,如果持续时间长,考虑感染的可能。如果切口感染重,持续高热,应考虑为沿导管所致的内膜炎之可能。

    2.3.3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3.3.1 电极移位 多发生在术后一周内,大部分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电极脱位表现为起搏功能异常,多伴有感知功能不良。为防止电极移位,术中应妥善固定电极,穿刺部位经缝合固定起搏器导管后,再用透明无菌薄膜固定便于观察,并在距穿刺部位2cm后再用宽胶布固定起搏导管约20cm[2]之后再将起搏器固定于同侧上臂上。固定电极时保证电极与心肌接触部位ideas稳定可靠;当电极导线的头端稳定后,在固定电极导线时打死结。术后告知患者保持平卧位3天,术侧上肢制动72小时。勿用力咳嗽,以免肩部或颈部不自主的运动造成电极移位。必要时给予镇咳剂。本组患者中未见电极移位。, 百拇医药(陈以莲 姜齐宏)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