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310
编号:13715716
无创机械通气在危重患者转运途中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1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87—02

    危重病人在转运中如何有效的保障病人安全是临床一直关注的问题,其中安全、高效的机械通气是最主要的方面[1]。便携式呼吸机的开发和应用,使危重病人长途转运的安全性得到更大保障。我科2012年1月至今共使用便携式呼吸机护送18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院外转运取得良好的效果,为病人尽快明确诊断接受进一步的诊断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7岁,其中COPD10例,重症肺炎5例,肺部肿瘤3例。

    1.2 呼吸机资料 VENTImotion便携式无创呼吸机,由德国HOFFRICHTER生产,为电动电控型。工作模式:s、T和S/T模式;调节参数:吸气压、呼气压、吸气斜、呼气斜率、触发灵敏度、呼吸频率、吸呼比及延迟时间。

    1.3 转运流程

    ①通过电话联系上级医院相关科室,做好接应准备;②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充分医患沟通并签字后准备转运;③转运前先检查危重患者静脉通道和人工气道的通畅性,并充分清理呼吸道和口腔;④再次检查呼吸机运转情况;⑤途中转运时使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配备便携式负压吸引器以清理口腔和呼吸道;⑥对躁动患者使用异丙酚或地西泮镇静;⑦途中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和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1.4结果:18例患者经过转送前的充分准备和转送途中的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均成功转送至目的地,途中未发生导管脱落、痰液阻塞、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和心律紊乱等意外情况。转送成功率100%。

    2 讨论

    2.1 转运前准备

    2.1.1 评估患者外出诊治的必要性:机械通气患者要外出,必须是疾病确诊或治疗所需。

    2.1.2 评估患者外出诊治的可行性:①病情是否稳定。监测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测定血气分析、电解质,判断循环功能和内环境,是否相对稳定。②生命支持系统有无到位。呼吸机性能是否良好;参数是否与原呼吸机一致,包括PEEP水平。电源、氧源是否充足;简易呼吸囊、有心率血压氧饱和度读数的监护仪、有蓄电池的注射泵功能是否良好。与疾病相关的抢救药物及注射器是否齐全;必须在以上支持系统均到位的情况下可以转运。③评估护送人员的监护和应对能力。充分评估护送人员的监护和应对能力,配备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医生各1名,熟练掌握呼吸机的使用,对病情变化的观察、处理、急救应付自如[2]。转运途中医生负责病情监测,护士负责治疗用药、管道静脉维护和病情记录。④评估转送里程。

    2.2 转运途中的护理关建

    ①扎实的护理技术操作:急救车在运行过程中,做任何一项护理操作对于护士都是考验。所有的操作都是在动态下进行。由于便携式呼吸机的通气模式单一,人机对抗较常出现,除完全昏迷和无自主呼吸的患者外,均有不同程度的人机对抗。患者表现为烦躁,大汗,心率增快,心律失常,血氧饱和度下降。解决人机对抗的方法主要是合理使用镇静剂和呼吸抑制剂[3]。这两类药物的给药途径基本都是经过静脉给药。②合适的呼吸机参数:便携式呼吸机的呼吸模式有辅助,控制通气(A/C)、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窒息后备通气、呼气末正压(PEEP)、备用呼吸机通气(CMV)等多种。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这需要医师具有丰富的机械通气临床知识。③严格的气道管理: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气道管理问题不可忽视。吸痰对患者刺激大,容易引起患者气道应激性反应,故吸痰时动作要稳准,轻柔,迅速,吸痰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5 s,以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刺激,尽量缩短患者气道暴露时间,预防呼吸道感染。④保持呼吸机管路通畅:一旦呼吸机管路出现问题,患者会出现缺氧症状,如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增快等,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由于车辆颠簸动荡,很容易影响到管路的连接,不论护士还是医生,要定时检查管路连接是否通畅,防止打折脱落。⑤维持静脉输液:在急救车行使过程中,保障静脉输液的顺畅是很关键的工作。必要时可开放两条静脉通路,以备途中急救用药,保持有效循环血量,保证药物及时进人体内。⑥正确执行医嘱和查对制度:在急救车上执行的都是口头医嘱,有时医生的口误都无法纠正,所以护士一定要集中精力,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⑦严格职业防护:在急救车上,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比较密切,加强自身的防护与保护十分必要。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急救网络的建立,危重患者的转运已经成为急诊网络的重要环节。随着便携式呼吸机的逐渐推广应用,对急救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精湛的护理技术是保障患者安全转运的前提。呼吸机转运患者风险大,可以增大患者致死率的系数[4],同时增加实施救治难度。呼吸机仅仅是危重病人转运中重要辅助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医生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变能力,以更好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发明.呼吸机在院前长途转运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杂志,2005,15(5):774-774.

    [2] 黄惠根.德国ICU病房的护理管理及启迪[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3):75.

    [3] 王黎梅,王小玲,步惠琴,等. 机械通气患者转运途中的监护[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14-15.

    [4] 孙雷. 如何做到危重症患者的安全转运[J]. 医学装备,2010,1: 93-94., http://www.100md.com(陈苗苗 陈燕 徐延芳 邝生)